鉅大LARGE | 點擊量:1171次 | 2019年09月27日
454家上市公司中報預告業績下滑 成飛集成受鋰電業務拖累下滑幅度居首
時間進入7月中旬,上市公司開始紛紛披露中報業績預告。
目前已經公布半年報業績預告的1475家公司中,454家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的情況。
以凈利潤同比增速下限來看(下同),同比下滑幅度主要集中于10%-50%區間,共有248家公司,占比達到55%;下滑幅度介于50%-100%區間的有123家,占比為27%;超過100%而低于500%的有45家,占比為10%。
成飛集成(002190.SZ)同比下滑幅度超過2000%,排在下滑榜單的第一位,融捷股份(002192.SZ)和海得控制(002184.SZ)緊隨其后,同比下滑幅度分別達到了1853.45%和1378.39%。除了這三家公司之外,還有9家公司的同比下滑幅度也超過了500%,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成飛集成早在今年一季度就虧損2466.27萬元,同比去年下滑4238.45%,當時公司對此解釋稱:由于公司鋰電池業務新建產線在2017年下半年陸續轉固,固定攤銷大幅增加,而受新的市場補貼政策影響,一季度鋰電池業務訂單未能實現大幅增長,致使產品單位成本增加,加之售價下跌,使得鋰電池產品毛利率同比下降;同時車身零部件業務受整車廠一季度銷量下降影響,訂單和收入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減少。
而對于半年報業績的虧損擴大,公司并未給出新理由。實際上,公司業績下滑主要與其產品不符合市場趨勢相關——公司目前生產銷售的鋰電池仍然為磷酸鐵鋰電池,而自去年以來,三元電池已經成為市場主流,前者無論是市占率還是毛利率均全面出現下滑,根據最新披露情況來看,公司的三元鋰電池要到2019年才會逐步放量。
融捷股份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報告期內公司因進口柔性電子顯示屏產品升級,較上年同期減少了該貿易業務收入;另一方面報告期內,公司鋰電池設備業務因設備交貨量減少,鋰電設備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該業務板塊利潤減少;除此之外,公司鋰電設備業務相關即征即退增值稅、首臺套等政府補助收入同比減少致使非主營業務利潤減少。
海得控制上半年預計凈利潤虧損3000萬元至3500萬元,同比下滑1195.76%至1378.39%,對于公司同比虧損幅度巨大的原因,海得控制管理層解釋稱,新能源業務板塊中風電變流器產品業務二季度項目結算較少和新能源發電EPC業務毛利率下降且項目前期投入導致費用上升等原因,綜合導致公司半年度業績出現虧損。
整個2017年,海得控制新能源發電EPC業務實現較快增長,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4.70%,毛利額同比增長106.59%。不過在“531光伏退補”事件之后,公司未來光伏電站EPC業務究竟會受到多大影響尚不得知,由此帶來的業績風險值得投資者警惕。
而從凈利潤虧損絕對金額的角度來看,預告凈利潤下限較大前十家公司中,維信諾(002387.SZ)虧損金額最高,達到7.7億元,*ST凱迪(000939.SZ)以及上海萊士(002552.SZ)兩家公司的虧損金額也均超過了5億元,分別為7億元和6.5億元;另外像*ST華信(002018.SZ)等7家公司的凈利潤虧損均超過了1.6億元。
本文摘自: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