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99次 | 2019年10月01日
北京科委1.6億加大對氫能和燃料電池支持力度 共39個項目
隨著全球氣候、環境愈發受到關注,各種新能源的研發、應用正在不斷加速,也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未來,還有一種新能源將加速進入我們的“生活圈”,它就是氫能。氫氣是密度最小的氣體,它的燃燒熱值高,是同等質量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它燃燒的產物是水,因此是世界上最干凈的能源。
燃料電池是一種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化學裝置,又稱電化學發電器。它是繼水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能發電之后的第四種發電技術。
由于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把燃料的化學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轉換成電能,不受卡諾循環效應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電池用燃料和氧氣作為同時沒有機械傳動部件,故沒有噪原料,排放出的有害氣體極少;聲污染。
由此可見,從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燃料電池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發電技術。
在11月9號上午開幕的首屆北京未來科學城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大會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北京市科委加大了對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科研的支持力度,累計支持項目39個,投入市財政經費1.6億元,提升了北京在氫能技術研究的能力。
北京市科委黨組成員、北京科技協作中心主任雷霆介紹,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匯集了一批氫能和燃料電池科技創新主體,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示范運行氫燃料電池客車之后,近幾年北京市科委著重支持氫能和燃料電池自主化技術科研項目39個、市財政經費1.6億元,提升了北京氫能科研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能力。
雷霆表示,市科委將繼續支持核心關鍵技術突破,支持多種應用場景的系統化、集成化技術開發,支持未來科學城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臺匯集更多智慧,產出更多成果,支撐國家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介紹,氫能未來將在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能源結構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底世界氫能委員會提出,2050年全球環境20%的二氧化碳減排要靠氫氣來完成。氫能對于社會生產生活各行業的貢獻,發電行業預計占11.7%,交通行業預計要占到28.6%。
據介紹,在北京市科委支持和平臺專家委員會專家的指導下,北京科技協作中心組織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5家單位在國內率先啟動民用液氫關鍵設備研制,并支持國家液氫民用標準編制;同時組織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等5家單位聯合開展生物質電解制氫等項目研究。
記者了解到,一些研究項目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如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經過十余年自主研發,掌握了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部件制備、電池堆組裝及運行技術,研制出的發電系統正在示范應用于我國南方城市居住區供熱取暖。這套系統具有能效高、噪音低、污染物基本達到近零排放。
據悉,本次大會將圍繞固液態儲運氫、液氫、中高溫燃料電池三個細分領域,27名專家和行業代表將發言交流國內外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和各自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探討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的多種應用場景。
本文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