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36次 | 2019年10月14日
?國家部委三個月連發三文扶持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等產業發展
4月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據了解,動力電池、氫能和充電設施建設等產業被納入鼓勵類產業;采用外化成工藝生產的鉛酸蓄電池和產能規模較小的碳酸鋰及氫氧化鋰項目被列入限制類;含有重金屬等污染物的汞電池、鎘/砷含量超標的鉛酸蓄電池被列入限期淘汰類。
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意見稿》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鼓勵類主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裝備、產品、行業;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后,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和有關規定,禁止新建擴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鼓勵類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國家部委第三次發文鼓勵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新型電池、充電/加氫站及動力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等產業發展。今年2月,商務部聯合發改委共同發布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外商投資目錄”),明確鼓勵外資企業在中國進行優質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及其相關項目的投資,意在推動我國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快速發展。外商投資目錄除了首次鼓勵外商參與投資“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等”汽車關鍵零部件及關鍵技術研發外,還鼓勵外商參與“氫燃料生產、儲存、運輸、液化,熱管理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電池冷卻系統”等項目在中國的建設和產品技術研發。
今年3月,工信部、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以下簡稱《目錄》)提出,將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產業進行重點支持。七部委要求,各地方、各部門要以《目錄》為基礎,根據各自領域、區域發展重點,出臺投資、價格、金融、稅收等方面政策措施,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既是迎接汽車產業變革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解決能源危機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途徑。自2009年實施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由起步階段跨入快速發展階段,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破百萬輛大關。
3月26日,2019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出臺,退坡力度超過預期。有不少人擔心,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在2020年年底全部退出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陷入停滯。對此,有不少企業向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2020年年底全部退出是既定政策,多數企業對此已有心理預期和準備,同時無論是新能源汽車企業還是動力電池企業,都在瞄準無補貼市場的真實比拼,專心研發符合完全市場化的產品。
另一方面,國家也在不斷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諸多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相關產業發展,做好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退出后政策支持的承接和延續性,避免因補貼退出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起大落。
同時,國家也在積極淘汰落后產能,發改委此次發布的《意見稿》,對生產工藝落后、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的產業,明確了淘汰期限。梳理發現,限制和淘汰類項目主要聚焦在傳統鉛酸蓄電池領域,尤其是產線較為落后、污染比較嚴重的傳統電池。
限制類產業
淘汰類產業
其中,含汞電池,不包括含汞量低于2%的扣式鋅氧化銀電池以及含汞量低于2%的扣式鋅空氣電池,應于2021年1月1日前淘汰。有淘汰計劃的條目,根據計劃進行淘汰;未標淘汰期限或淘汰計劃的條目為國家產業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對不屬于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產業,為允許類。允許類產業不列入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