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580次 | 2019年10月23日
中國鐵塔動力電池回收“陽謀”
市場和政策的共同疊加正在開啟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藍海,圍繞于此,作為應用大戶的中國鐵塔正“跑馬圈地”。
“未來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是一個藍海,誰能在現在未雨綢繆,做好規劃和準備,誰就能搶占先機,在未來的藍海中隨意遨游。”本周,中國鐵塔副總經理、鐵塔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鋒在其組織的一個動力電池回收論壇上表示。
從電池裝機規模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多年高速增長,保持全球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4萬輛,同比增加145萬輛,增幅72.85%。動力蓄電池裝配量超過174GWh,同比增長71GWh,增幅68.93%。
從電池退役數量來看,按車用動力電池5~8年的使用壽命測算,2014年投產上市的動力電池在2019年開始進入批量報廢期。按照業內預估,今年動力電池的退役量將達到6.39萬噸,到2020年回收量將猛增至25GWh(約20萬噸),2025年約116GWh(約78萬噸)。日益增長的海量的退役動力電池將驅動回收利用產業的快速爆發。
從電池退役市場規模來看,今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達50億元,2020將突破100億元,2025年更是會攀升到380億元的規模。
政策層面也給足了充足的動力。
l 2018年1月26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鼓勵相關企業共建、共用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渠道,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
l 2018年7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
l 2018年7月25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確定17個省市和中國鐵塔為試點地區和企業,鼓勵探索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市場化回收利用模式。
l 2018年9月5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第一批企業名單,推動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的行業管理。
上述一系列辦法和規范的發布與實施,標志著回收利用頂層體系已搭建完成,動力電池回收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和國家政策紅利的雙重驅動,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開辟了一片廣闊的藍海。
坐擁全國近 200 萬座鐵塔站址資源,全球最大通信鐵塔基礎設施服務商中國鐵塔正在實施 “一體兩翼” 戰略布局,從以面向通信行業內的塔類與室分業務的 “一體”,開始向面向社會的能源服務、跨行業站址應用與信息服務的“兩翼” 延伸布局。
而這其中,依托于基站儲能對于退役動力電池巨大的需求量,中國鐵塔在該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野心。自2018年起,無論新建還是存量基站,都停止采購鉛酸電池,改用梯次動力電池予以滿足。同時,在全國17個省市開展回收體系建設,進行流程穿越和商業模式探索。
在梯次利用方面,中國鐵塔已成為全國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主渠道,一是規模應用。截至目前,中國鐵塔的梯次電池使用量已超過4Gwh,相當于10萬輛電動乘用車的退役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二是在標準上。中國鐵塔制定了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一系列技術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三是安全可靠。中國鐵塔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可視、可管、可控”,確保梯次電池能夠安全可靠使用,并且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在電池回收方面,其編制了《中國鐵塔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實施方案(試行)》,對回收流程、權責界面、政策法規等進行了詳細闡述,并先后兩批次在全國17個省和地區開展回收試點工作。在試點的基礎上,其于今年7月份在廣東惠州、河南新鄉、江蘇南通、四川綿陽建立了動力電池回收與創新中心,寧夏銀川和遼寧沈陽回收與創新中心也在積極籌備中。各中心統一協調本區域內各省市的退役電池回收工作,同時與檢測和加工企業密切合作,按照我公司規范統一進行檢測和加工,形成成品后滿足區域內各省市需求。
在對外拓展方面,基于公司的資源和能力優勢以及規模化的回收利用經驗,中國鐵塔于今年6月5日成立了鐵塔能源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億RMB。
高工鋰電據悉,鐵塔能源主要依托中國鐵塔動力電池的備電使用經驗、規模采購優勢、專業化維護能力和可視、可管、可控的智能監控系統,以高能效動力電池為載體,主要面向金融、交通、醫療、低速電動車客戶群體及一般工商業用戶提供備電、發電、充電、換電、儲能等電力保障和能源服務,打造全國性的電力保障與能源服務專業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