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99次 | 2019年10月30日
鋰電銅箔薄型化解讀
鋰電銅箔作為鋰電池負極集流體,占鋰電池成本的5%-8%(近年來有所提升),是一款重要的鋰電材料。假設每GWH鋰電池對銅箔的平均使用量為0.09萬噸/GWH,預計到2020年全球的鋰電銅箔需求量約為20萬噸。對應2016年全球8.55萬噸的鋰電銅箔需求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1.93%。
根據公開信息盤點,2015年左右國內生產鋰電銅箔的企業數量約在10家,但到2018年隨著由厚銅箔市場轉戰而來的銅箔廠增多和新進資本的涌入,鋰電銅箔企業數量已經翻倍,超過30家,并且還在增多。2016-2018年產能規劃在萬噸級的鋰電銅箔項目,共計有華威銅箔、花園集團、嘉元科技、超華科技靈寶華鑫、諾德股份、銅陵有色等8家企業宣布投建鋰電銅箔項目,規劃產能總計超過20萬噸。根據鋰電銅箔的投產周期規律,新增產能集中在2017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釋放。
鋰電銅箔價格由原料銅+加工費兩部分構成。對于銅箔企業來說,銅錠價格近年來較為穩定(銅價5萬元左右),利潤增長點主要來自加工費。2017年8μm的鋰電銅箔炙手可熱,銅箔的加工費漲了大概30%到40%,一度突破至7-8萬元/噸。2018年上半年基本上跌回去一半,但截止至今年8月,8μm鋰電銅箔的整體售價已經跌破10萬元/噸。
動力電池企業為滿足下游續航里程需求、降本增效,對鋰電銅箔的薄型化的需求趨勢愈演愈烈,薄化是高端銅箔發展方向。讓銅箔減薄,可以加大鋰電池續航里程,是全球新能源電池競爭的核心領域之一。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6μm產品市場報價已經超過13.5萬元/噸。而此前進口高端鋰電銅箔價格高達20萬元/噸,6μm產品的量產將大大拉低進口銅箔價格,并打破日韓壟斷,建立國內銅箔市場競爭力。
國內鋰電銅箔行業龍頭諾德股份董事局主席陳立志表示,目前公司已經研發并實現量產的有6微米、微孔銅箔等,具備了超薄防氧化技術,這些技術能直接提升動力電池密度和滿足5G高頻高速的需求。8微米換成6微米,電池可以提升5%能量密度,這對鋰電池企業產品競爭力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盡管相比于8μm鋰電銅箔,6μm的產品是當下動力電池企業競相追逐的熱點,但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6μm鋰電銅箔在動力電池企業的應用中卻并沒有達到預期。
據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因素:
1、國內能夠穩定量產6μm的銅箔企業不多,目前,寧德時代、比亞迪是國內應用6μm鋰電銅箔最為成熟的電池企業,市面上能夠滿足供給的量也多數入了這兩家電池企業的口袋。盡管國軒高科、力神、中航鋰電、孚能科技等電池企業也在積極導入,但市場化進程還有待提升;
2、動力電池企業在導入過程中遇到諸如斷箔、模切銅粉等多個技術難題需要解決,6μm鋰電銅箔的厚度恰如人類一根頭發的十分之一,從銅箔企業和電池企業處了解到,動力電池企業此前從未使用過如此輕薄的銅箔,在涂布、模切、冷壓、烘烤等環節都遭遇不小挑戰。比如目前,切片掉銅粉就是令動力電池企業最為頭疼的一道難題。
隨著動力電池企業技術、工藝的改進和銅箔企業產品的逐步完善,業內的判斷是,今年下半年,6μm鋰電銅箔的市場需求會比上半年增長不少。
上一篇:分析影響鋰離子電池循環性能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