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69次 | 2019年10月31日
操練動力電池安全VS比能量平衡術
大會現場
電動汽車最大的短板是什么?對于消費者或許是里程焦慮,但對于生產者,電池安全才是他們最操心的問題。
鋰電池不僅是電動汽車最核心的零部件,它還是引發電動汽車自燃的首要原因——截至今年5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58%的起火源于電池問題。
2019年10月7日,第三屆國際電池安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是“為電動汽車制造更安全的高比能電池”。在動力電池比能量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來自全球高校知名教授、企業的動力電池研發設計者,討論了電池熱失控機-電-熱誘因及防控方法、電池熱失控發生機理與抑制方法、電池燃燒爆炸特性及火災安全、電池系統熱失控蔓延與熱管理等議題。
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芳看來,不斷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新材料體系,電池越做越大等趨勢,為電池安全帶來了巨大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牽頭的團隊對鋰電池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單體電壓監測、可燃氣體預警、改善電解質、建立防火墻等方式來降低熱失控概率和控制熱擴散。車企方面,也在碰撞安全設計、監測、控制熱蔓延等各方面加強電池的安全性。
左邊是高比能需求,右邊是安全性——動力電池從業者,需要在保持兩邊平衡的同時向前走。到目前為止,他們習得了哪些“平衡術”?
1
動力電池安全評價:
四大挑戰
對電動汽車長續航里程、快充的訴求,帶來技術變革,而變革就會帶來挑戰。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芳將其總結為四大挑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芳
首先,能量密度提升帶來穩定性的挑戰。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逐年攀升,從2015年的90瓦時/公斤,到現在的140多瓦時/公斤,問題也顯而易見。“2016、2017、2018我分別測試了當時量比較大的國內外產品,包括三星、LG的電池,隨著能量密度的提升,不管你的本體安全性如何去提升,電池的穩定性都在變差?!蓖醴颊f。
第二,材料體系變化的挑戰?,F在的產品追求高比能,電池從磷酸鐵鋰往三元體系轉變,從三元333、到532、再到811體系。這個變化帶來的弊端是熱失控時間不斷提前,正極材料的釋氧溫度逐步降低,電池材料的熱穩定性越來越差。
第三,長續駛里程的挑戰。提高續駛里程,除了改變材料體系,就是在有限的空間里塞盡量多的電池,這樣就會導致電池就會越做越大,必然會把電池的鋁箔和銅箔做薄,同時隔膜也會做薄。但是隔膜越薄,其抗穿刺能力就會越差,越容易被刺穿導致電池短路。
第四,電池衰減后的安全性挑戰。王芳指出,他們統計的事故中,有很多都是1萬多公里以后發生的。這就證明,電池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這就意味著,在全生命周期內,電池的可用、可控和失控的評價面臨巨大挑戰。對電池的測試評價技術可能會是一個貫穿全生命周期的評價工程。在電芯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安全性會隨著壽命的衰減而變化。在不同的循環周數下,電芯的內部狀態和外部指標,也在發生變化。
2
熱失控:
從三大原因求解
電池的危險來自于熱失控,應對電池熱失控,首先要了解機理,找到表現形式。歐陽明高總結,造成電池熱失控的原因有三個,即內短路、正極釋氧以及負極析鋰。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
○依靠BMS檢測內短路
內短路又分為緩變型和突變型。歐陽明高介紹說,緩變型內短路,第一步表現是電壓下降,到第二步才會有溫升,最后形成熱失控。對于緩變短路,在第一個過程即電壓下降階段通過故障診斷就可檢測出,可防止它進一步惡化。例如,針對串聯電池組,首先是從電壓的一致性來進行分析,某一個電池電壓下掉,說明這個電池有可能有內短路。但還不能確認的話,再加入溫度檢測。
應對突變型內短路,例如一個微短路,可以依靠可燃氣體傳感器,它可以做到至少提前3分鐘進行熱失控預警。也就是說,通過BMS可以有效檢測出內短路。
○改進正極和電解質減少釋氧
沒有內短路依然會熱失控。隔膜崩潰、正負極發生物質交換,即正極的釋氧跑到負極,形成劇烈反應,引發熱失控。要對材料進行改進,一個是正極材料,一個是電解質。歐陽明高舉例說,正極材料可以從多晶到單晶就可以使釋氧的溫度提升100度。電解質方面,可以采用高濃度電解質,例如DMC(碳酸二甲酯)。
此外,從電解液的添加劑、高濃度電解質、新型電解質等方面還大有可為。
○充電控制減少析鋰
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析鋰,如果沒有析鋰衰減的電池安全性并不會變差。析鋰多的放熱大,析出的鋰會直接跟電解液發生劇烈反應,引發大量溫升,可以直接誘發熱失控。
“負極電位與析鋰相關,只要控制負極的過電勢,就可以保證不析鋰。通過這個模型就可以推導出不析鋰的充電曲線。我們讓它負極電勢始終不低于零,可以得到無析鋰的最佳充電曲線。我們可以用三電極標定這條曲線,這樣來做充電算法。”歐陽明高表示,他們已經跟企業合作,利用這個算法可以完全實現不析鋰。但是這種是一個標定過程,隨著時間的延長電池的衰減性能是會變的,所以他們又做了反饋的無析鋰的控制算法,也就是要有一個觀測器來觀測負極的過電勢,實際就是一個數學模型。
○控制熱擴散
在歐陽明高看來,熱失控整體來看還是有規律的。并聯電池組熱失控的特征是,第一個電池熱失控后會短路,造成電壓下降;串聯電池的熱失控就是一個熱傳導的過程;第三種情況是,剛開始是有序蔓延,后面是劇烈蔓延,這就會導致立即爆炸、燃燒事故。
歐陽明高認為,電池只隔熱是不夠,還需要散熱的設計。“利用防火墻技術,隔熱、散熱相配合,通過隔熱將傳熱擋住,通過散熱把能量帶走?!?/p>
另外還有一種熱失控是噴發。從實驗可以看出,噴發有固態、液態、氣態三態,這中間氣態都是一些可燃氣體,就是燃料,固態是一些固態的顆粒,往往形成火焰。一般是收集顆粒物,就像傳統汽車一樣,把顆粒物通過過濾器進行捕集;另一個方法是稀釋可燃氣體。
上一篇:供應商競逐“新四化”,各行何道?
下一篇:“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