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88次 | 2019年11月07日
鋰鹽龍頭布局全球產業鏈 技術投入奠定天齊鋰業后發優勢
從收購一家瀕臨破產的鋰鹽廠到收購泰利森解決上游原料問題,再到收購SQM股權掌握低成本鹽湖鋰資源奠定全球鋰業龍頭地位……種種案例堪稱教科書級別操作,天齊鋰業的系列出手將企業家的本能嗅覺、全產業鏈的戰略雄心以及務實的經營舉措展現得淋漓盡致。
全方位的資源掌控疊加技術投放,天齊鋰業志在成為以鋰業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國際領導者。在新能源行業邁入新階段背景下,天齊鋰業明確共創鋰想的責任理念,以負責任的理念文化和經營行為,創造客戶、員工及業務伙伴的共享價值,助力實現經濟繁榮、環境優美和社會進步的可持續發展。
鋰礦石+鹽湖鋰雙輪驅動
19世紀80年代,汽車之父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新生產要素的創新重組改變了過去的生產方式,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呼之欲出。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電動汽車猶如過去的內燃機車一樣,站在了時代的風口。就像石油之于內燃機,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地位也難被取代。鋰已被譽為是21世紀的能源金屬和推動世界前進的元素。
供需關系發生革命性變化,產業鏈中下游對鋰的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2016年碳酸鋰價格呈幾何級別的倍增,這一變化反映了微觀產業領域的趨勢。因為基本面的重構,天齊鋰業等掌握鋰輝石上游的頭部企業迎來價值再造。
全球高品位、高產量、易開采的鋰礦山本就極其稀少,在鹽湖提鋰尚未量產之前,澳大利亞Talison的Greenbushes礦山等向全球供應鋰精礦。天齊鋰業于2014年收購Talison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天齊鋰業由此以來不再是簡單的鋰鹽加工商,控制上游命脈成為了國際鋰礦龍頭。
截至2018年,天齊鋰業是亞洲規模領先以及世界第二大的鋰生產商,亦為中國唯一通過大型、單一且穩定的鋰精礦供給實現自給自足的鋰化合物及衍生物生產商;是世界第三大以及亞洲和中國規模領先的鋰化合物生產商。
隨著鹽湖提鋰技術的革新,鹽湖鋰放量大幅增加全球鋰鹽供給。相較于鋰輝石提鋰,鹽湖提鋰具有成本低的比較優勢。
從企業的戰略角度,掌握細分產業鏈更稀缺的一環是頭等大事。對于天齊鋰業來講,必須出手擁有低成本鋰鹽的供給端,但此類交易機會稀少而難得,這也使得天齊鋰業的第二次大額收購——斥逾40億美元收購SQM23.77%股權,在全球資本并購市場引發的關注度不亞于當年的Talison一役。
SQM是全球鋰業三巨頭之一,且是全球鹽湖提鋰的絕對霸主。SQM擁有天然的鹽湖資源稟賦優勢,其運營的阿塔卡瑪鹽湖被業內稱為是世界上生產碳酸鋰和氫氧化鋰成本極低的鹽湖。
掌握SQM股權不僅為天齊鋰業帶來可觀的權益投資現金分紅,更為關鍵的是,天齊鋰業提名的三名董事進入SQM董事會,可對SQM經營施加重大影響,意味著天齊鋰業在全球較優質的低成本鹽湖提鋰領域已占得先機。
至此,全球較優質的礦石提鋰資源泰利森鋰礦掌握在天齊鋰業與雅寶手中,阿塔卡瑪鹽湖的運營權掌握在SQM與雅寶手中,全球鋰業三巨頭雅寶、SQM與天齊鋰業的關系不言而喻。天齊鋰業已從過去單一的鋰輝石龍頭轉為鋰輝石+鋰鹽湖的雙輪驅動,進一步增強上游鋰資源的稟賦優勢。
技術優勢搶占先機
今年的鋰鹽市場面臨洗牌,鋰價下跌帶來了新一輪市場出清。從今年上市公司半年報來看,一些鋰鹽生產企業已經處于盈虧平衡線。然而,天齊鋰業上半年鋰產品的毛利率仍維持在50%以上,個中秘訣是什么?
一體化產業鏈的優勢是天齊鋰業盈利能力超出同行的重要原因,這當中有資源稟賦和技術工藝的革新。
天齊鋰業掌握上游資源,高品位鋰輝石降低了供應鏈的成本。泰利森鋰精礦的含鋰量在6%出頭,原礦品位在2%以上,是全球資源稟賦較好的鋰精礦。普通鋰精礦含鋰量在5%左右,原礦品位則在1.2%~1.5%左右。這意味著生產一噸鋰精礦的原礦處理量近乎翻番。原礦品位的這一差別將影響中游企業的加工成本。而品位較高、雜質元素相對較低也將帶來原礦處理、磨礦、選礦成本的降低。
潮水褪去后方知誰在裸泳,在產業發展的低點,生產成本、存貨周轉速度、現金流折現速率成為了企業拼刺刀的硬實力。
如果僅憑資源優勢,最后的結局必然是坐吃山空,但天齊鋰業的技術革新和質量管控體系為其奠定了技術領先的優勢。
天齊鋰業深知,國際一流廠商有嚴苛的質量標準,會關注供應商從源頭采礦、精煉和尾礦處理等環節。若其中一個環節稍有不慎,就會被剔除到供應商列表之外,再想進入將極為困難。2019年8月,天齊鋰業全資子公司天齊鋰業(江蘇)有限公司、重慶天齊鋰業有限責任公司獲得德國萊茵TüV集團頒發的汽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德國萊茵TüV集團是德國政府指定的德國汽車工業顧問,同時也是寶馬、奔馳、大眾等知名主機廠所指定的體系標準技術合作機構。近日與天齊奎納納項目簽訂長單協議的Northvolt ETT工廠是2019年6月12日Northvolt與大眾汽車簽訂協議,雙方達成10億美元股權融資協議設立的合資公司。Northvolt ETT將在瑞典謝萊夫特奧建設歐洲首家鋰離子電池超級工廠,該工廠最初的鋰離子電池產能為16GWH,預計2021年開始大規模生產鋰離子電池。天風證券認為本次協議簽訂意味著天齊鋰業奎納納項目在得到韓國主流電池企業認可后,獲得了歐洲超級電池企業的認可。
技術進步保證供給端的質優物美,更接近上游的天齊鋰業身處于瞬息萬變的新能源產業市場,更需要預籌下游不斷更迭的需求曲線。天齊鋰業的下游客戶已經包括LG化學、Northvolt、SKI、Ecopro、廈鎢等國內外知名正極材料和電池廠商,其供貨給CATL、BYD、特斯拉、寶馬、大眾等全球鋰電池和汽車生產企業巨頭,這都是全球極度挑剔和頻于創新的企業,對定制化產品的品質穩定性、磁性物質等雜質含量的控制極為苛刻,若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研發和品控能力,則無法獲得下游知名廠商的穩定長單。鋰行業知名分析師、五礦證券所長助理孫景文表示:未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強強協同、緊密配合將愈發成為趨勢;這一方面,是汽車產業對于供應鏈品質和穩定性的傳統客觀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在車載動力電池時代、全產業的生產線資本性開支越來越重(追求高品質、自動化、環保),產業鏈各環節緩解投資和財務壓力并降低不確定性的合作共贏之道。
全球核心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是儲能更高、密度更低,三元高鎳電池是主要對象。而三元高鎳電池極度依賴資源品位更高、雜質更少的氫氧化鋰,這就需要更優質的原礦。相比過去的碳酸鋰,氫氧化鋰的提純技術又是另一個量級。2016年,天齊鋰業代表全球領先技術水平的西澳大利亞奎納納建設兩期共計4.8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生產線一期項目開工建設,預計在2020 年開始一期項目產能逐步釋放的情形下,新增產能將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貢獻,帶來盈利增長。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加大研發投入,瞄準未來下游電池市場新的可能。根據公開信息,2010年至今,天齊鋰業在江蘇、重慶、射洪基地的技術改造、工藝革新、技術研發方面累計投入超過7億元,達到累計實現的扣非凈利潤總和的12%,特別是近三年公司研發投入逐年增長率超過120%。此外,公司還投資超過2億元,參股了上海航天電源、美國SolidEnergy System、北京衛藍新能源、廈鎢新能源等公司,積極布局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關鍵鋰材料制備研究技術、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關鍵技術、先進提鋰技術等前沿方向,待市場需求打開后,公司有可能成為優質的基礎材料供應商。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先生曾直言:固態鋰電池仍然被看作是未來可再充電電池技術的核心。抓住第一機會才能掌握主動權。金屬鋰的高品質重點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化學指標,二是物理加工性能。下一代高能鋰電池負極材料主要是超薄超寬鋰帶、復合帶,基本是個性化定制。天齊鋰業重慶基地負責人趙本常講解道:比如在超薄鋰帶生產環節,其鋰帶質量及良品率主要受制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型材加工工藝裝備水平;另一方面是金屬鋰鋰錠中雜質含量、氮化物含量及其鑄錠工藝控制穩定性。因此,要實現高端鋰型材及高能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量產,一方面考驗的是企業對于高品位鋰資源的掌控,另一方面也考驗著工藝裝備自動化程度。
相較于碳酸鋰、氫氧化鋰,目前,金屬鋰價格不菲,同批量價格遠遠高于碳酸鋰。金屬鋰市場的進入門檻較高,未來供給也有限。這意味著僅有天齊鋰業這類頭部企業才能跨過門檻,通過大量技術投入來保證更長周期的研發。趙本常透露,天齊的規劃一方面是生產高端電池級鋰錠,另一方面是布局高端鋰型材及高能鋰電池負極材料,重點是研發超薄超寬鋰帶及復合鋰帶,目前部分產品已實現中試,一旦市場成熟,產能釋放將只是生產線擴大的事情。
天齊鋰業重慶基地和射洪基地目前合計每年金屬鋰產能為800噸,國內市場金屬鋰消費量大致在2000噸,金屬鋰的需求量尚未迎來大增長。當前市場已形成共識:誰占據了固態鋰電池的市場,誰就占據了未來動力電池市場的戰略制高點。這也意味著,一旦未來固態電池技術得到突破和全面的應用(部分研究機構預計在2020年到2025年期間,固態鋰電池的技術將趨于成熟),整個動力電池市場對于金屬鋰的需求量將不可估量。另一方面,在其他新興領域的應用,如鋁鋰合金、鋰靶材、核能利用等,隨著這些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必將帶動金屬鋰市場需求的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