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769次 | 2019年11月18日
豐元股份:2019前三季度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收入已占比近50%
10月28日,資本邦訊,豐元股份(002805.SZ)發布關于對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回復公告。
公告顯示,2019年10月21日,你公司披露《關于全資子公司重大投資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山東豐元鋰能科技有限公司擬實施年產10,000噸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材料項目,預計總投資約58,510萬元。
深交所對此表示關注,要求公司補充披露以下內容:
首先,要去公司結合主營業務開展情況、未來發展計劃等詳細說明投資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材料項目的原因;并結合鋰電池三元材料的行業競爭格局、主要競爭對手及市場份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及行業地位、主要客戶情況等說明本次投資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是否能與公司形成協同效應。
豐元股份回復:公司已初步形成草酸業務與鋰電池正極材料為主業的兩大業務格局。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實現銷售收入已占公司總收入近50%,未來伴隨正極材料產能的不斷爬坡提升,收入占比有望進一步提高。公司將在保持兩大業務已具備的技術、工藝、市場等競爭優勢的基礎上,持續保持產能規模與研發的投入,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兩大業務齊頭并進。
新能源產業作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國家及地方正在全力積極推動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帶動下,鋰電池行業快速發展,公司堅定看好新能源行業的長期發展前景以及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此背景下,公司以正極材料為切入點,積極布局新能源行業中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技術研發方面,公司聘請原LG-GSEM研究所所長金佑成博士為首席技術官段鎮忠博士為技術總監,以兩位博士為核心組建了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團隊,立足于國際前沿技術,依托省級技術研發中心先進的軟硬件設施,致力于鋰離子電池上下游領域的創新研發,三元正極材料各項研發產品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知名電池企業產品采購技術要求;市場開拓方面,公司正極材料產品目前已得到國內十余家一線電池廠家的認證,鵬輝能源、比克電池、卓能新能源、嘉拓新能源、五行動力、沃泰通等企業已建立良好的客戶合作關系,并與比亞迪、力神、星恒、LG、SKI、松下等國內外知名電池企業建立了業務聯系。
在公司三元材料產能建設爬坡期間,各產品、各條產線均處于滿產滿銷;產能建設方面,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線三大主體設備均采自日本高砂、日本細川等國際知名制造商,以尖端設備配合穩定工藝,力爭打造行業一流產線,確保產品質量的高一致性。
三元材料行業集中度較低,出貨量較分散,且排名前三的廠商市占率相差較小,合計市場占有率較低。本次投資10,000噸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材料項目及先期在建產能如全部達產,公司將合計具備15,000噸/年三元材料總產能,從而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場地位并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作為三元材料重要的應用領域,近年來市場需求大幅增加。據公開信息檢索,2018年以來寧德時代(70.060,-0.75,-1.06%)、比亞迪、萬向、孚能科技、捷威動力、塔菲爾、鵬輝能源、星恒電源等動力電池企業為更好的滿足訂單需求紛紛大舉擴產,產能規模在10GWh以上的項目多達十余個。正極材料是動力電池最為核心的材料。
因此,面對未來持續增長的市場空間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有必要在正極材料方面早做布局,以更好地控制公司整體產品的成本,以更強的競爭實力立足于市場。
此外,據GGII統計,2018年全國正極材料出貨量中,三元材料占比50%、磷酸鐵鋰占比21%,三元材料成為增速最快和出貨量占比最大的正極材料。受國家產業政策和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需求等影響,動力電池對能量密度的要求不斷提高,三元正極材料通過提高鎳含量、充電電壓上限和壓實密度使其能量密度不斷提升,高鎳化已成為動力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高鎳三元材料正在逐步替代普通三元材料的市場需求。
在三元材料市場需求增加及三元材料高鎳化的趨勢下,作為行業內為數不多同時具有磷酸鐵鋰及三元材料產品路線的公司,此次投資建設10,000噸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材料項目將優化公司現有產品結構及各產品產能格局,更好的滿足現有客戶與未來的市場需求,同時總產能的大幅提升將有利于形成產品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產生協同效應,提升公司綜合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同時,公司三元材料項目已納入2019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重點項目,并獲得了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廳市聯合項目重點項目支持。
隨著公司各條產線陸續投產和產能爬坡,預計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推動公司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符合全體股東利益。
本次投資是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其次,深交所要求公司補充說明本次投資的資金來源,如涉及多項籌資渠道的,具體說明各項籌資的具體比例。
豐元股份回復:公司本次擬實施年產10,000噸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材料項目,預計總投資約58,510萬元。本著穩健經營的原則,本項目分為兩期建設。
為提升項目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一期項目將充分利用公司已有資源,對可用設施設備進行技術升級改造。第一期項目投資約2.24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20,100萬元,流動資金約2,300萬元。一期項目計劃2020年1季度開始建設,資金籌措主要通過“新舊動能轉換”政策性項目委托貸款融資,占比約45%;其余項目投入資金則通過公司現有銀行授信及新增銀行貸款的方式籌集,該部分占比約55%。
第二期項目投資約3.61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32,000萬元,流動資金約3,400萬元。二期項目計劃于2021年中期開始建設,資金主要通過內外部籌資相結合的方式構成。其中內部籌資的公司自有資金部分,主要來源于經營中產生的正向經營性凈現金流,及公司提高運營效率減少資金沉淀所釋放出的營運結余資金,該部分占比約25%,其余通過向外部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和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資機構多渠道籌集,該部分資金占比約75%。上述資金安排基本可以滿足本次項目建設對資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