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41次 | 2019年11月22日
中國鋰電材料企業歐洲建廠要邁幾道坎?
歐洲汽車電氣化進程加速正在吸引全球鋰電產業鏈企業前往歐洲建廠布局。
自2018年以來,以三星SDI、LG化學、SKI和寧德時代等代表的中日韓電池巨頭明顯加快了在歐洲布局的步伐,紛紛斥巨資在歐洲建設大型動力電池工廠或擴充產能,搶奪歐洲電池市場。
其中,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海外布局快速升溫,在海外建廠或者產品“出海”,已經成為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的重要戰略。
目前包括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孚能科技、遠景AESC等多家動力電池企業,都已經宣布將在歐洲建設大型電池工廠,與三星SDI、LG化學、SKI、GS湯淺等日韓電池企業展開競爭。
而伴隨著全球電池巨頭布局歐洲,中國鋰電材料企業也在積極跟進,為上述電池客戶提供產業配套的就近服務,同時開拓歐洲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與日韓企業和歐洲本土企業相比,中國鋰電材料企業想要在歐洲建廠生產卻面臨著多重挑戰。
具體來看,材料企業除了要應對歐洲嚴苛的環保法規、專利糾紛以及企業文化沖突之外,還面臨著產業配套缺失、市場競爭激烈、投資成本高昂、產品價格和毛利持續下滑等壓力。
高工鋰電注意到,當前包括新宙邦(300037)、天賜材料(002709)、石大勝華(603026)、江蘇國泰(002091)等幾家電解液頭部企業都宣布在歐洲設立工廠。
上述企業歐洲建廠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配套LG化學、三星SDI、SKI等客戶提供就近服務,并開拓歐洲其它國家市場,提升公司電解液業務的差異化國際競爭力。
在設備領域,先導智能(300450)和杭可科技(688006)也宣布將在歐洲設立子公司以響應歐洲客戶的需求。
不過,相比電解液,包括正極、負極和隔膜等關鍵材料的其它中國鋰電材料企業卻還沒有大舉進軍歐洲的計劃,整體布局速度明顯滯后。
業內人士指出,相對而言,中國電解液企業在歐洲建廠比較容易,但正極、負極和隔膜等材料企業想要在歐洲建廠卻面臨著諸多挑戰。
以正極材料為例,當前國內已經擁有了包括當升科技、容百科技、巴莫科技、德方納米等大型正極材料企業。上述企業在國內正極市場份額占比較高,客戶囊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三星SDI、LG化學等一流電池企業,在產品性能、產能規模和成本等方面都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中國正極材料企業當然也有布局歐洲市場的計劃和機會,但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總體而言壓力比較大,所以不敢輕舉妄動。”天津巴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孟濤對高工鋰電表示,客觀來看中國正極企業在歐洲建廠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一、環保法規嚴厲。和動力電池企業一樣,中國正極材料企業在歐洲建廠需要滿足歐洲各種嚴苛的環保法規,需要在前期辦理各種手續和漫長驗證。如果無法滿足法規就無法順利開工建廠,從而給中國正極材料企業的項目建設產生極大不確定性影響。
二、核心專利缺失。由于中國鋰電池產業發展時間較晚,在核心技術領域較為缺失,而在正極材料專利方面更是存在致命短板,目前沒有建立起較完善的專利體系。
磷酸鐵鋰材料基礎專利掌握在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巴黎CNRS公司、蒙特利爾聯合公司等三家公司手中,幾乎涵蓋了目前磷酸鐵鋰電池生產技術的全部環節。按照這個專利,國內大部分磷酸鐵鋰電池和材料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都屬于侵權。
直到2012年該專利被中國專利復審委員會判定無效,才讓眾多中國磷酸鐵鋰企業渡過一劫。
三元材料的核心專利則掌握在美國3M和阿貢國家實驗室手中,包括三星SDI、LG化學、SKI、松下、優美科、巴斯夫等國際電池和材料巨頭,都在向3M和阿貢實驗室購買三元材料核心專利。
當前國內僅有湖南瑞翔、北大先行等少數幾家企業獲得了阿貢實驗室三元材料相關專利的分許可。這意味著絕大多數三元材料企業在歐洲建廠都面臨著核心專利缺失的障礙,或將導致其布局失敗。
三、產業鏈配套缺失。中國正極材料企業在歐洲建廠生產也面臨著前驅體以及生產設備配套缺失的壓力,導致正極企業前期建設的投資成本過高,同時也對其項目推進產生極大阻礙。
尤其是在前驅體方面,中國正極材料企業的原材料供應鏈主要集中在國內,這不利于其成本降低。而正極企業想要在歐洲建設前驅體配套也面臨著成本、環保等方面的壓力。
四、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和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正極材料產品價格和毛利率持續下滑,國內正極材料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導致大批正極企業營收凈利下滑。
而國際正極市場主要被日韓企業和優美科、巴斯夫等材料巨頭所壟斷,中國正極材料的國際市場份額較低,這也給中國企業進軍歐洲市場產生較大壓力。
除此之外,包括企業文化沖突、人權保護主義和產品驗證周期漫長等也是阻礙中國正極材料企業在歐洲建廠布局的重要因素。
“目前正極材料的利潤越來越低,競爭日益激烈,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吳孟濤指出,在產品價格和毛利率持續下滑的壓力下,中國正極企業在歐洲建廠面臨較大的風險,需要謹慎考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正極材料企業在歐洲建廠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同樣適用于負極和隔膜企業。
“中國負極企業也有機會去歐洲建廠布局,但面臨著巨大的成本支出以及嚴厲的環保法規,還有專利保護等。”正拓能源總經理黃雨生表示,中國負極企業的核心專利較為缺失,目前正在申請國際專利。同時在產品一致性方面與日立化成、JFE化學等日本企業還存在一定差距。
總體來看,歐洲動力電池市場的興起給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隨著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開拓國際市場成為了頭部材料企業的必然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中國鋰電材料企業歐洲建廠需要規避上述風險,提升企業競爭力,在前期做好充足準備,以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陷入被動狀態。
下一篇:印度公司利用AI技術研發B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