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54次 | 2019年11月30日
高工投資董事長張小飛:氫電行業投資熱點與險點
氫電風口正勁,投資趨之若鶩。但往往熱的快,冷得快,來的快,去的快。氫能技術如何?產品如何?市場如何?哪些是價值低洼,哪些已經熱得燙手?整個產業現狀究竟如何?氫能板塊是否過熱炒作?氫能產業鏈投資價值幾何?
7月3-4日,由高工氫電、高工產業研究院主辦,以“風口上起舞,刀口上前行”為主題的“2019高工氫電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3樓浦東廳盛大舉行,來自車企、電堆及系統、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設備及氫氣制儲運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超500位企業高層將共聚一堂,圍繞產品技術及行業發展趨勢展開深度探討交流。
在7月3日的會議現場,產業研究頗負盛名的高工投資董事長張小飛博士在分析了“氫電的風口和刀口”之后,針對“氫電產業投資重點和策略”發表主題演講。
▲高工投資董事長張小飛博士
張小飛博士表示,當前氫能和燃料電池各環節技術不成熟,格局未形成,規模效應未體現。未來七年,氫燃料電池產業鏈預計增長20倍以上。從上游制氫設備、加氫站設備及輔件、加氫站及運營,到中游電堆及系統、關鍵材料(PEM、GDL、MEA、雙極板)、系統輔件(空壓機、增濕器、控制器)等都是重點投資環節。
不過,機遇往往與風險并存,投資風口之上應警惕多重風險:燃料電池政策處于波動狀態,行業發展低于預期;安全事故頻發,阻礙行業發展;國內技術進展慢,團隊能力相對較弱;市場被外資企業占據。
在會議上,張小飛博士從氫能上游制、儲、運、營到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從技術先進性、產品成熟度和市場競爭力和成長空間等方面,總結了投資的熱點、重點和險點。
制氫、制氫技術及設備方面:國家政策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氫能系清潔能源,在全球引起重視,氫經濟、氫能社會的出現;隨著氫能在能源結構的比例不斷上升,其將成為戰略資源,國內企業把控需加強,外資企業將下行。
短期制氫以副產氫、天然氣裂解為主,長期以可再生能源電解水為主,而當前清潔制氫還無絕對龍頭,所以未來對可再生能源(含現有資源)的把控、政府關系、單體體積的能耗、下游客戶開發是制氫環節的競爭關鍵,具備相關綜合能力的企業將為投資所青睞。
儲加氫技術及設備方面:氫燃料電池應用終端種類多,應用區域廣;大規模制氫將集中化、區域化;長距離運氫將成為必須;應用終端需配置儲氫容器。
氫氣儲、運技術多樣,每種儲、運技術都有技術進步空間,未來儲運技術、安全管理、成本控制是儲運環節的關鍵競爭力;當前核心加氫設備依賴進口,價格高,售后服務慢,國產設備項目具備技術實力、成本控制力的,將是投資重點對象。
加氫站及運營方面:國內加氫站保有量少,當前加氫站建設受到國家及地方政府補貼;未來全國加氫站保有量會遠少于加油站,當前大力發展氫能及氫燃料電池企業的城市處于加氫站規劃階段,一旦規劃完成,新增加氫站的難度較高,當前屬于加氫站布局的窗口期,有一定先發優勢;加氫站的后期收入主要靠運營,收取服務費,且氫氣持續需求。
未來5年是國內加氫站的密集建設期,傳統能源巨頭、有一定政府資源優勢的國企央企等會大局進入,且國家未對加氫站建設與運營主體做規定,具有一定窗口期;順利拿到各種審批文件、較高的利用率、低價且使用壽命長的加氫設備、低價的氫氣來源、高效安全的運維是加氫站建設與運營的競爭力。
電堆及系統技術與產品方面:電堆及系統市場增長直接帶動MEA、催化劑、雙極板、密封膠等核心原材料的需求;當前電堆核心材料依賴進口,一是價格高,二是拿貨周期長,國內電堆企業對材料國產化的訴求強。
目前電堆及系統市場剛起步,產業技術不成熟,需持續投入;燃料電池下游應用場景豐富,隨著應用規模增加,預計產品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企業未來技術實力、產品品質、下游客戶關系、資金實力將決定投資的成敗。
發動機系統輔件方面:空壓機、循環泵、增濕器等燃料電池系統核心輔件受下游帶動,需求旺盛;高品質輔件以進口為主,但不存在絕對門檻,受國內巨大市場帶動,技術將加快突破。
當前國內高品質輔件主要依賴進口,受下游帶動,輔件的規模效應快速體現,產品的盈利能力將體現;空壓機、循環泵、控制器等無龍頭企業,競爭機會大;未來產品品質、持續研發能力、客戶資源是輔件項目必備的競爭力,將是投資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