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20次 | 2019年12月01日
拖欠巨額債務湖北猛獅被申請破產清算
繼沃特瑪之后,又一家鋰電池企業被申請破產清算。
11月19日,*ST猛獅(002684)發布公告稱,湖北農商行以全資子公司湖北猛獅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法院提出對湖北猛獅進行破產清算。
*ST猛獅表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后,湖北猛獅由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接管,公司將喪失對其控制權,湖北猛獅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很顯然,與沃特瑪一樣,湖北猛獅也是因為拖欠巨額債務而被債權人申請破產,表明當前鋰電池企業普遍面臨較大的現金流壓力。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湖北猛獅負債總額為8.03億元,凈資產為7839萬元,前三季度營收為0元,凈利潤為-3761萬元。
據了解,2016年11月,*ST猛獅與宜城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新能源基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雙方計劃各投資15億元合資建設年產5GWh電池項目。
2017年3月項目啟動,*ST猛獅通過現金、借貸等方式先期投入8億元,其中向湖北農商行融資借款3000萬元。根據協議宜城市人民政府需投資15億元,但該筆資金遲遲未能到位導致項目未能正常開展。
2018年,*ST猛獅受到國家去桿杠、金融機構的持續抽貸影響,導致公司流動資金枯竭。由于資金緊缺,導致該項目投產推進暫處停滯狀態并出現債務糾紛。
自2012年上市以來,主營摩托車鉛酸啟動電池的*ST猛獅就開啟了轉型步伐。7年來通過一連串的資本兼并購和投擴產,主營業務從單一的鉛酸電池擴展至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清潔電力等多個板塊。
在新能源業務板塊,*ST猛獅涉足上游原材料、電芯、PACK、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環節,在多個地方大規模投建動力電池產能,意圖在動力電池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然而,大規模的產業布局擴張和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以及國家金融去杠桿,*ST猛獅在2018年爆發債務危機,公司現金流緊張陷入虧損狀態。
2018年,*ST猛獅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同比減少71.8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6億元,同比下降1963.83%。
2019年前三季度,*ST猛獅實現營收8.39億元,同比減少26.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5億元,同比下降23.34%,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對于虧幅擴大的原因,*ST猛獅方面回復稱,公司各板塊的經營規模及相關業務的開展均受制于資金狀況,且由于公司逾期債務問題暫未能解決,按原合同計提相關罰息違約金數額較大,導致整體虧損比上年同期上升。
很顯然,自2018年債務危機爆發開始,*ST猛獅便通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與債權人和部分借款銀行協調等方式“自救”。但結合當前情況來看,*ST猛獅的自救效果并不理想,未來發展情況不容樂觀。
2019年,在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壓力下,*ST猛獅的動力業務發展也不理想,新能源汽車電池裝機大幅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業績持續虧損的壓力下,*ST猛獅卻仍在大手筆布局新能源業務。
➤2018年12月,*ST猛獅與凱盛科技、漳州交通集團、詔安金都資產簽署四方《合作協議》,由凱盛科技、漳州交通集團、詔安金都資產三方共同出資約9.63億元,用于猛獅科技全資子公司福建猛獅復產資金需求和新項目的建設。
➤2019年9月29日,*ST猛獅稱與三門峽市投資集團、河南高創已簽署《儲能項目戰略合作協議》,三方擬聯手打造三門峽示范區新能源產業基地。三門峽市投資集團將猛獅提供一系列產業發展優惠政策。
➤10月23日,*ST猛獅與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理委員會、三門峽市投資集團簽署了《鋰電池項目合作協議》,各方就公司在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投資25億元,建設5GWh高端鋰電池生產項目達成具體合作意向。
➤11月12日,*ST猛獅與北京致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致云)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新能源產業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開展合作。
➤11月16日,*ST猛獅與中聯盟能源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合作共贏。
在深陷債務危機和營收凈利持續虧損的情況下,*ST猛獅仍投巨資布局新能源產業,或將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也使其上述項目能否順利推進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總體來看,*ST猛獅的自救之路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