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66次 | 2019年12月05日
鋰電池在使用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據人民網補貼新政實施后,我國新能源電池產業面臨著價格戰激烈、產能結構性過剩,動力電池回收滯后等問題。于清教表示,而關稅下調和合資股比放開,吸引跨國企業紛紛加大在華投入。諸多危機與壓力下,全產業深度洗牌已開啟,出局者將越來越多。
新能源汽車安全不是某一個環節、某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一個包括電池、電機、電控、整車制造、充電設施等全鏈條的系統工程。梁銳強調,確保電池安全不只是電池企業的本職,整車企業更是責無旁貸。
11月21日,第六屆中國(青島)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正式召開。會上,與會嘉賓分析了目前鋰電池的現狀,并對深度洗牌與開放大勢下,新能源電池產業未來的發展路徑加以解讀。
2018年被‘寄予厚望’:‘新能源汽車消費元年’、‘造車新勢力元年’、‘動力電池規模化退役元年’等類似詞匯屢見各種媒體。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鋰電達沃斯組委會秘書長于清教表示,這些表述雖然不一定準確,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在新能源技術與市場發展的熱潮下,能源革命新時代已然開啟。
鋰電池產業進入洗牌期企業要存活需練好內功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新能源車得到迅速發展,已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第一。2018年,在汽車市場整體遇冷的情況下,新能源車成為拉動車市增長的主要動力。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能源車累計銷售86.01萬輛,同比增長75.59%。
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堅定而明確,于清教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市場,我國新能源政策已開始引領國際產業布局與技術革新,中國市場成為全球新能源產業投資布局的重點,而新能源電池行業也成為新藍海。
根據真鋰研究發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產銷量突破77萬輛大關,其中國產電動車實現鋰離子電池裝機33.62GWh,同比增長21.24%;2018年前8個月,這一數據已達到23.5GWh,同比增長92.47%。不難看出,新能源車型的逐步走強,直接帶動了鋰離子電池的爆發性增長。
然而,隨著補貼新政的實施,新能源行業進入后補貼時代,我國新能源電池行業也面臨著價格戰激烈、產能結構性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動力電池回收滯后等問題。此外,關稅下調和合資股比放開,吸引跨國企業紛紛加大在華投入。諸多危機與壓力,全產業深度洗牌已開啟,出局者將越來越多,于清教直言不諱地表示。
對此,欣旺達集團副總裁兼動力電池板塊總裁梁銳深表贊同,他說,在上游原材料漲價、下游要求降價的雙重夾擊下,動力電池企業如果不具備成本競爭優勢,只有出局。動力電池企業必須要練好‘內功’,推動產品技術升級,搶占高端市場份額。
談及如何降本增效時,比亞迪動力電池廠廠長孫華軍指出,未來真正的電池成本達到穩定,就來自所有材料能夠穩定回收,而不從礦產里面提取,這將是未來電池成本真正達到最低的時機。
確保鋰電池安全是本能和底線整車企業責無旁貸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爆發性增長,鋰電池安全隱患問題開始集中顯現。進入2018年以來,電動汽車燃燒爆炸事故頻發,引起國家相關部門及業界的高度重視。10月3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消息稱,截至目前,市場監管總局督促相關生產企業實施召回5次,包括24個車型的3.56萬缺陷車輛,缺陷原因多為電控和機械故障。
對此,國務院派駐國資委大型企業原監事會主席劉順達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令人非常擔憂,安全是質量的基礎。我們要意識到,新舊動能的轉換,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作為純電動汽車的電池,三元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發熱和安全性問題。北京大學教授、鋰電達沃斯學委會主席其魯強調,我們做了二十多年實驗,在實驗室依然無法解決三元材料作為儲能電池,大量搭載在電動汽車上。
上一篇:動力電池回收的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