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46次 | 2019年12月11日
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應該“抱團取暖”
導讀: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整個行業表現都不景氣的背景下,動力電池勢必要給整車廠一定幅度的讓利,共同應對下游市場競爭。
(來源:微信公眾號“電池聯盟” ID:zgcbcu作者:龍闕)
2019年,新能源車企與汽車供應商接連出現經營困難,虧損成為主流,停產欠薪的消息層出不窮,甚至進入被兼并重組的艱難時刻。
2019年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5.6%,市場銷量已連續3月同比下跌。
絕大多數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恐怕都將不能完成既定的2019年的銷量目標,哪怕有些企業已經一再下調了年度銷售目標。
造車新勢力的情況更為嚴峻,銷售不景氣,投資商不敢投資,所以基本已經斷了資金鏈的來源,可以說是已經到了生死關頭。
對車企而言,銷量大幅下滑是當前面臨最嚴峻的事情,失去的份額很難再追的回來,稍有不慎就會被市場淘汰。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65%的車企銷量出現下滑,近30%的車企跌幅過半,算上部分沒有銷量或未被統計車企,形勢或更加嚴峻。
此外,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生存現狀也不樂觀,目前已有接近70%的自主品牌陷入了負增長。
談及新能源汽車,車企就繞不開動力電池行業,因為動力電池的成本幾乎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的價格。
因此,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景氣,直接導致上游動力電池產業的慘淡。在補貼逐漸退出后,整車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就不得不加大與大小“三電”供應商,尤其是動力電池供應商的博弈強度。
此外,動力電池“白名單”的放開,很多車企已經開始與一些外資動力電池制造商進行合資,一些強勢車企甚至決定自研動力電池。
因為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車企不能將全部的成本壓力扛在自己的身上,為了降本,他們將會竭盡所能。
可以預見的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會迎來更加激烈的博弈。當然,這對消費者是有利的。
隨著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者越來越多,在整個供應鏈,彼此之間的動力電池的性能、采購成本、電機成本等,都將走向趨同。
當然了,強有力的車企將會自己進入到供應鏈,掌握核心零部件的技術,通過不斷地研發迭代來尋求差異性。事實上,已經有車企這么做了,例如特斯拉、長城等。
因此,在消費者要求車價降低,補貼又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如果動力電池成本不能繼續下降,留給車企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縮小。
所以,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整個行業表現都不景氣的背景下,動力電池勢必要給整車廠一定幅度的讓利,共同應對下游市場競爭。
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和大規模產能的釋放,電池的價格會有大幅的下降,最終拉低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售價。
從市場發展來看,動力電池降價可從政策、科研、整車廠,以及消費者四方面入手。
當然了,要想應對行業“寒冬”,必須是材料、制造、設備、整車等整個產業鏈所有企業共同努力,動力電池的價格才有可能降下去。
從上游原材料方面來看,技術創新是實現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企業應提高鋰原料提煉技術,才能擺脫鋰原料高度依賴進口局面。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價格居高不下的原材料才有可能很快被更先進、價格更低的材料取代,動力電池才有可能實現降價。
從動力電池制造環節來看,自動化制造方式可以提升產品規模,并提高良品率,有助于攤銷制造成本。
當然了,隨著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日漸成熟,消費者對整車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企業只注重成本,而忽視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將造成更大的成本消耗。
所以,車企對電池成本的顧慮,歸根到底是擔心縮小利潤空間。而需要正視的是,凌駕在利潤之上的,是市場需求。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應該“抱團取暖”
上一篇:寧德時代2019“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