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61次 | 2019年12月17日
年產能7.5 GWh SKI常州電池工廠投產
為應對2020年中國后補貼時代的競爭,韓國電池企業SKI正在加快其在中國的動力電池產能布局。
12月5日,SKI與北京汽車成立的電池合資公司——位于常州市金壇經濟開發區的北電愛思特(江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電愛思特,BEST)正式竣工投產。
該工廠年產能為7.5GWh,可滿足15萬輛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需求,預計供應將于2020年初開始。
據了解,北電愛思特(江蘇)項目,由北汽集團、北京電控和韓國SK集團三方共同建設,總投資100億元。
其中,一期項目投資38億元,去年10月18日進場施工,建設廠房10.7萬平方米,已建成2條動力電池極片生產線和4條組裝與分容化成生產線,生產高比能三元電池。
BEST擁有SKI獨特的疊片技術,確保電芯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不會產生極芯扭曲,電芯壽命更長、安全性更高。其產出的811NCM811軟包電池,將為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配套。
2013年,SKI投資10億元人民幣和北京汽車共同成立了動力電池合資企業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BESK)。北電愛思特是BESK的全資子公司,SKI持股49%,北汽和北京電子擁有51%的股份。
北電愛思特投產之后,SKI的電池產能達到約12.2GWh,其中瑞山電池工廠的產能為4.7GWh。
待匈牙利科馬羅姆的工廠竣工投產之后,SKI的電池產能將提升至19.7GWh,目標是計劃在2025年實現鋰電池產能超過100GWh。
北電愛思特的投產有利于SKI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加深與中國主機廠的合作,為其競爭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日前,外媒報道稱,SKI計劃投資1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8億元)在江蘇鹽城建立一座新的動力電池工廠。鹽城工廠的電池產能主要供應在鹽城的東風悅達起亞汽車,產能規模或與北電愛思特同等或超過。
上述工廠建成投產之后,SKI在中國動力電池市場上的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其策略是采取加大電池技術研發和中國新能源企業合資建廠的方式,快速切入中國主機廠的供應體系。
目前,SKI已經成為了戴姆勒、大眾、現代、起亞、法拉利等國際車企的電池供應商,并正在與其它主機廠接觸討論合作。
自2018年以來,SKI明顯加大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并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營收計劃。
SKI當前在動力電池市場上的份額還比較小,電池業務還處于虧損狀態,因此SKI在全球范圍內的瘋狂投資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豪賭,顯示出SKI急迫想要打破當前的動力電池競爭格局以及提升其在市場上的地位。
SKI主打軟包電池,當前材料體系以NCM622為主,目前量產的單體電芯最高能量密度達到260Wh/kg。
為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SKI正在推出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在2018年推遲了生產計劃之后,SKI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正式生產NCM811電池。
此外,SKI還宣布將在年內開發鎳含量為90%、鈷和錳各占5%的新一代動力電池“NCM9/0.5/0.5”,最早將從2021年開始實現商用化。
整體來看,SKI已經做好了競爭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準備,其業務布局也取得了積極成效。然而,SKI當前也面臨著一個極大的挑戰。
當前,LG化學與SKI的法律訴訟正在升級,SKI正陷入不利境地。日前,美國不正當進口調查辦公室(OUII)建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和法院接受LG化學要求就SKI侵犯商業秘密作出默認判決的請求。
如果美國法院作出了默認判決,則SKI將被禁止向美國出口鋰離子電芯、電池模塊,包裝和組件,對其北美動力電池業務產生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