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519次 | 2019年12月24日
為什么國內鋰電池回收數量遠遠低于報廢量?
新能源汽車產業系我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政策大力支持、積極引導下,進入快速發展期。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從2012年開始大幅增長,產量從2012年1.25萬輛增長到2018年的122.07萬輛,復合增長率達到114%。
隨著2012~2014年裝車的動力電池退役期臨近,2018年被行業認為動力電池退役潮元年,然而市場上的動力電池回收量并沒有達到小高峰,部分電池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目前國內鋰電池回收數量遠低于總報廢量,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內鋰電池回收在渠道、體系、制度方面不健全,多數廢舊電池,特別是數碼電池未被回收;
2)鋰電池回收法律法規和監管尚需完善,雖在回收主體上有所明確,但還未嚴格執行;
3)由于技術機密或經濟效益不明顯等原因,部分廠商對于廢舊電池并未進行回收再利用處理;
4)達到理論年限需報廢的電池,由于成本問題,車企并未報廢,仍在市場流通運行,導致實際總報廢量遠低于理論報廢量,進而導致回收量也有所降低。
目前鋰電池回收利用的領域主要分為兩方面:
1)對符合能量衰減程度的電池進行梯次利用(用作儲能或低速電動車領域),如磷酸鐵鋰類電池、三元材料類電池;
2)對無梯次利用價值的電池進行拆解,回收其中的鎳、鈷、錳、鋰等材料,如數碼類電池、部分三元材料類電池。GGII調研顯示,2018年動力電池回收總量中用于梯次利用的電池量為2460噸,總回收拆解的電池量為10.93萬噸,電池回收領域尤其是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用于梯次利用的規模遠低于回收拆解的規模。
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電池生產廠商責任制不明確,使部分報廢動力電池二次流入市場;
2)部分動力電池由于其他原因被提前處理,并未流入市場;
3)車企因成本問題,使得部分真正退役的動力電池仍在市場運行,并未退役;
4)過去動力電池報廢量較少,舊電池匹配難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