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78次 | 2020年01月10日
充電電池引發的思考 高效充電還是優質體驗?
自從手機出現以后有一個問題就一直存在:很多手機的使用手冊或是賣場的店員會告訴你,最初幾次給手機充電時要連續充電多少小時以上,否則就會影響電池的性能、壽命云云。如果你對電池及其充電特性有所了解,這個迷信就很容易被打破,從而不再按照他們的指引去做。受智能手機廣泛普及和廠家推動電動汽車普及化的影響,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于是與之相關的迷思也不斷出現。
最近有一篇名為《無負極電池問世,或將顛覆電動車和手機電池》的文章在網絡上廣泛流傳,這就是一個帶有顛覆性的信息。萬物負陰而抱陽,作為一個電池,沒有負極,哪里來的陽極呢?其作為電池的實體也不可能存在,我們的電動車和手機將如何使用它呢?我相信一點,通過對電池材料、結構的革命性改進,我們是有可能得到容量密度大幅度增加、功率密度大幅度提高、安全性也更好的產品的,但在這一切真的變成現實以前,千萬不要用一些嘩眾取寵的東西來吸引大家的眼球,讓人們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卻又不得不生活在現實中,讓心中的糾結造成我們身心的疾病,給社會也帶來不安定因素。
在多年前,受環保節能理念的影響,我們家中所使用的電池都是可充電的鎳氫電池,用來給它們充電的充電器也是普通的,每次給電池充電都要用幾個小時。后來看到新聞說一家日本廠商所制造的鎳氫電池充電速度已經做到了半小時以內,而自己用的電池有一大半都是這家公司的,所以就產生了購買快速充電器的沖動,沖動的結果是從萬能的華強北市場上找到了能夠極速充電的產品,于是悲慘的事情就發生在我身上了,所有電池都在充了一次電以后容量劇減,最后不得不棄之不用。這件事雖然沒有對鎳氫電池產生不好的想法,但從那以后就再沒有購買過,由此可見負面感受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多么大的影響,相應地,與之相關的產業也必然受到沖擊。
其實帶來影響的那個充電器讓電池受到損害的原因不一定是充電速度造成的,也可能是它沒有按照鎳氫電池應有的充電策略進行充電造成的,因為每一種電池都有自己的特性,當你用不正確的方法對待它時,問題就出來了。對于我們現在常用的鋰離子電池,我在很多年前就見過下面的這幅圖:
這是關于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速率與其容量和循環壽命的關系圖,縱軸代表容量,橫軸代表循環壽命,由不同的點所描繪出來的曲線代表了用不同的速率對電池進行充放電時容量與循環壽命之間的關系。其中的C是與電池的容量有關的充放電速率數據,假設某個電池的容量為1000mAH,如果用1000mA的電流對它進行充電或放電,則充滿或放完其全部電能的時間是一個小時,這時候的C就代表1000mA,2C則代表2000mA。根據這些定義,這個圖告訴我們如下信息:這個電池的初始容量為900mAH,假如用1C即900mA的電流對它進行充放電,經過500個循環后,其容量還剩下大約780mAH;如果用2C即1800mA的電流對它進行充放電,則經過500個循環后,其容量會下降到大約500mAH。類似這樣的信息給我留下這樣的印象:一個鋰離子電池,如果用1C的速率對它進行充放電,經過500個循環后,其容量還有初始容量的80%。遺憾的是這樣的信息是不完全準確的,它只是代表了某個型號的電池的特性。
上一篇:可充水系Zn-V2O5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