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87次 | 2020年01月15日
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退役規模將達45萬噸
起點研究院(SPIR)測算,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回收規模達45萬噸。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興起來源于新能源車的推廣,其行業的發展與市場容量取決于新能源汽車整體情況。據起點研究院(SPIR)整理數據統計,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SPIR預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與去年持平保守估計達120萬輛,2020年保有量達到500萬輛,電芯需求將超過200GWh。 而隨著行業的發展其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如果不得到妥善的處置,將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此外,廢棄的鋰離子電池也具有顯著的資源性。
廢舊動力電池的資源性主要體現在可以梯次降級利用和有價金屬回收再利用兩個部分。從車企下車的動力電池一般容量還有80%左右,將電池組拆包,對模塊進行測試篩選再組裝,梯次利用到儲能或相關的供電基站以及路燈、低速交通工具等領域,目前受到了國家的大力倡導。
廢舊動力電池中,含有大量的有價金屬成分。例如,三元電池中元素的平均含量為鋰1.91%、鎳13.5%、鈷2.2%;此外,銅部分、鋁部分等占比也達到了13.2%和12.5%。對于沒有梯次利用價值的廢舊電池回收后進行拆解,提取有價值的金屬元素,并制備成電池正極先驅體材料的原材料,供應給電池材料生產廠商,將會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動力電池的使用年限一般是5-8 年,這意味著從2017-2019 年開始,我國動力電池將進入大規模的報廢期。即便不考慮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價值,僅計算回收鈷、鎳、錳、鋰及鐵和鋁等金屬所創造的市場規模將會在2019年開始爆發,達到40億元。到2020 年,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預計將會達到35 萬噸的規模,并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動力電池回收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0億元,2023年將超過260億元。
總之,隨著各國對節能減排的重視程度加深,汽車電氣化程度的推進將更大的刺激電動車以及動力電池的需求,從而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產業。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的需求量和報廢量不僅與新能源車新增產量密切相關,還與不同車型的占比、電池技術路線的轉移趨勢、不同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及不同電動車型的報廢年限等有關。目前行業內的平均標準如下,可以作為預測動力電池需求量和報廢量的假設條件:
不同動力電池的平均質量分別為:插電式乘用車75kg、插電式商用車235kg、純電動乘用車550kg、純電動商用車1900kg;根據公路部門統計,轎車、輕型車年平均行駛里程為5萬km、中型車為4萬km、重型車為3萬km;在同樣的行駛條件下,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約為4-6年;而純電動商用車日行駛次數多、行駛里程長、充電較為頻繁,其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約為2-3年。
目前我國私人乘用車平均報廢年限在12-15年,商用車強制報廢年限為10年,電動汽車在其壽命周期內至少更換2次動力電池,而且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動力電池的壽命周期會不斷變化。
根據起點研究院(SPIR)測算,按商用車(按3年電池壽命假設)和乘用車(5年)所使用的動力鋰電池報廢量,2015年國內報廢動力電池累計為2萬噸,對應的電池回收率僅2%。到2020年前后,累計報廢量將達到35萬噸。如下圖表所示。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院(SPIR)
另外,不同類型的動力電池經濟價值不同,決定了回收后再利用的產品定位及市場規模。目前,車用動力鋰電池主要有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由于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高,一直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商用車上占據主流地位,所以在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爆發初期,回收市場主要面臨的是退役的磷酸鐵鋰電池,2020年以前磷酸鐵鋰電池占回收規模60%以上。隨著新能源車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三元鋰電池市場占有率逐年增高,預計到2020年,三元鋰電池占回收規模可達35%。
2015-2020年動力鋰電池退役量-按電池類型占比(%)趨勢圖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院(SPIR)
磷酸鐵鋰電池累計退役量2019年預計達到9萬噸,2020年預計達到22萬噸。三元鋰電池累計退役量2019年預計為6萬噸,到2020年預計可達11萬噸。
2015-2020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退役量規模預測(萬噸)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院(SPIR)
由于新能源車對續航里程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隨著國家對三元鋰電池在大巴車上應用的放開,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三元動力電池在動力電池總量中的占比將迅速提高,同時乘用車主要以三元為主,因此預計2020年以后,三元鋰電占比將遠高于磷酸鐵鋰電池比例。按照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保守估計動力電池年報廢量,2025年,預計可達45萬噸,未來空間巨大,前景廣闊。
2021-2025年動力電池退役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院(SP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