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17次 | 2020年01月15日
四川長虹5.69億元剝離電池業務
11月28日,四川長虹(600839)發布公告稱,擬向長虹控股轉讓持有的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6239)全部股權,股權轉讓價格為5.69億元。
四川長虹表示,根據公司戰略發展規劃,為進一步明晰公司的主營業務,清晰產業架構和資本結構,優化資源配置,聚焦資源發展核心產業,公司決定轉讓長虹能源股權,剝離與公司主營業務關聯度不大的堿錳電池業務及部分鋰電池業務。
根據股權圖譜梳理,四川長虹為長虹控股旗下上市公司。
2006年11月,四川長虹成立控股子公司長虹能源,主要從事堿錳電池及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于2016年3月在新三板掛牌,證券代碼836239。
2018年,長虹能源以1.20億元現金收購動力鋰電池企業江蘇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現更名“長虹三杰”)31.57%的股權,同時以1.50億元現金增資長虹三杰,合計取得長虹三杰增資后的51%股權。
長虹三杰成立于2014年,主營動力鋰電池業務。2015—2016年及2017年1—8月,長虹三杰分別取得營業收入412萬元、1.2億元、1.1億元,同期分別實現凈利潤-429萬元、1083萬元、896萬元。
該年長虹能源主營業務新增圓柱形鋰電池,客戶群體涵蓋電動工具及園林工具市場。2018年其鋰電池業務營收2.39億元,占營業收入22.34%,成為其重要業績來源。
長虹能源(836239)2019上半年營業收入6.12億元,同比增長49.3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45.06萬元,同比增長97.07%。業績大增主要是因為本期增加子公司長虹三杰一個季度的數據合并。
總得來看,長虹能源新增鋰電池業務后,業績是向上的。
然而母公司四川長虹本身的業績則遇冷,其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22億元,同比增長7.56%;凈利潤為3849萬元,比上年同期下滑81.23%。
作為一家主營彩電冰箱等的消費電器企業,在公司凈利下滑加劇的時候,占比微小的動力和儲能電池新能源業務是首要的刪除選項。本次股權轉讓四川長虹預計合并口徑將增加約2.05億元收益。
事實上,2011年前,四川長虹就開始跨界布局鋰電池業務,更是豪擲4億元投建動力鋰電池一期及搬遷擴能改造項目。
目前來看,四川長虹的鋰電之路并不順利。
另一方面,長虹能源業務之一——堿性電池只能應用在玩具、個人電源、家用電源等小放電量的中低端市場,嚴重面臨被鋰電池替代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2日長虹"新能源材料實驗室"才在成都揭牌、正式投入運營,長虹新能源材料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高劍表示,這是長虹又一燈塔實驗室。然而這一“燈塔”,6日后卻被母公司剝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