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52次 | 2020年02月14日
汽車行業多股下跌 寧德時代逆勢上漲創歷史新高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鼠”年A股第一個交易日備受矚目。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月3日收盤,Choce數據顯示,汽車行業板塊(BK0481)下跌,其中151只成分股中僅寧德時代(300750.SZ)1只股票實現上漲,漲幅3.67%。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的股價在盤中一度刷新歷史高點。
關于疫情對于具體的線下汽車產業的影響,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疫情對于汽車行業的生產端、銷售端、供應鏈等均有較大的影響,汽車生產端1月份的影響約為10%~20%,對于2月份的影響最大,3月份之后會逐步縮小,對于全年的產銷影響約為3%~5%。關于資本市場上汽車板塊的表現,崔東樹認為不算“過度反應”。任萬付認為,疫情對于全年汽車產銷的影響在10%左右,長期來看,此次疫情對于國內的汽車行業則“危中有機”。
疫情背景下的汽車行業
Choice數據顯示,2月3日,汽車行業板塊跳空低開,盤中略微回調后震蕩向下。從個股表現來看,上述板塊成分股中1只股票上漲,148只股票下跌,2只股票平盤。
值得一提的是,本報記者注意到,在開市的前一天,2月2日下午3時,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消息稱,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020年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對此,有公開報道表示,從央行過往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來看,一般為公告當日開展逆回購操作,而本次提前一天發布公告可謂“罕見”。有市場觀點認為,此舉將保持春節后市場流動性充足供應,進而避免恐慌情緒蔓延,穩定市場預期。
此外,2月2日,證監會官網發布《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稱關于股市開市的時間,不論是2月3日開市還是繼續延遲,均有利有弊,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并表示2月3日股市開市,是權衡各種因素的結果,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對市場、對規則的尊重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從具體線下汽車行業情況來看,本報記者注意到,在產銷端,乘聯會數據顯示,全國25個汽車生產省份,除新疆外,均發布了全省或者部分城市的延遲復工通知,這意味著全國汽車生產業已處于全面延期復工狀態。據公告,多數省市規定復工時間不得早于2月10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柳燕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從微觀角度看,大量的節后延遲復工、幾乎所有的涉及面對面溝通場景的會議及推廣發布類活動取消等,短期會直接影響車企當前的產銷進程,宏觀層面對全產業鏈長期影響尚待評判?!?/p>
另外,有車企內部人士在溝通中向本報記者表示,汽車作為重資產產業,在產能空閑、消費信心不足等影響下,一些弱勢品牌可能會被洗牌出局,對于經銷商而言,車企與經銷商本身在“同一條船上”,其公司接下來會幫助解決因客流不足周轉變慢而可能進一步導致的經銷商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疫情過后,對于汽車的消費或有一定的“激發”作用,但短期在疫情中,對于汽車的消費仍有比較大的影響,并認為疫情最終不會“消除”原本購車需求者的購車需求。同時崔東樹認為,若疫情持續,一些弱勢品牌以及一些汽車4S店將面臨洗牌的風險。
汽車分析師任萬付則認為,資本市場的表現尚屬“正常”,此次疫情對于全年產銷的影響保守來看在10%左右,并表示車市歷經2年的下行,一些弱勢品牌和4S店已經到了一些臨界點,此次疫情或為“最后一根稻草”,對行業起到加速洗牌的作用。
同時,任萬付認為,長期來看此次疫情對行業的影響是“危中有機”,“熬”過這次疫情,無論是一些傳統的自主品牌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將在未來的市場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寧德時代盤中股價刷新歷史紀錄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行業板塊收跌9.55%的背景下,151家企業中僅有寧德時代實現上漲。
此外,道通科技(688208.SH)與雪龍集團(603949.SH)因尚未上市交易為平盤,科博達(603786.SH)、科域汽車(600741.SH)分別跌幅3.65%、4.19%,緊跟其后的則為S、ST、*ST開頭的6只股票,狀態均為跌停,其中廣汽集團跌幅8.84%、上汽集團跌幅9.33%、東風汽車跌幅9.89%、長安汽車跌幅10.02%、一汽轎車跌幅10.02%。
本報記者注意到,汽車行業板塊唯一實現上漲的寧德時代,2月3日開盤低開高走,一度翻紅上漲逾4%,午盤后呈“V”走勢一度拉升至143.48元/股,刷新歷史最高值,最終收盤漲幅為3.67%,換手率達4.38%,振幅13.00%。
消息面上,2月3日,寧德時代發布與特斯拉合作的公告,公告稱,據相關協議約定,寧德時代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供貨期限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關于此項合作對公司的影響,寧德時代方面稱,協議的簽訂標志著對方對公司動力電池的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的認可,進一步驗證了公司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力,符合公司和股東的利益,并稱公司將根據協議履行情況在相關年度確認收入,預計對公司相關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