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50次 | 2020年02月26日
量子力學讓無線充電變得更加“有趣” 能量伴隨距離不斷變化
電子發燒友早八點訊:北京時間6月16日上午消息,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的無線充電很方便,但仍有問題存在:在充電時,你的設備必須固定放在某個地方。一種新的自我調諧設計意味著,你在移動時仍然可以給設備充電。
目前的無線充電器通過磁感應來進行充電:將充電器和設備進行調諧,使其產生共振。如果電源和設備之間的距離固定,那么這種設計是有效的。不過如果設備在移動中,那么這種方式就會面臨挑戰。
斯坦福大學的FanShanhui及其團隊開發了一種無線充電器,即使設備移動至距離電源1米遠的地方,仍然可以繼續充電。在不減少能量傳輸的情況下,充電器的方向可以持續變化。在演示中,該團實現了在不降低亮度的情況下,為持續移動的LED燈泡供電。
如果想利用當前的系統實現同樣的目標,那么電路就需要不斷地調整。FanShanhui表示:這增加了復雜性。我們的系統首次在不需要主動調諧的情況下實現了這個目標。
該團隊用到了量子力學的概念宇稱-時間對稱。在這個系統中,這涉及到充電器和LED燈泡之間的耦合電路,當燈泡移動到更遠的位置時,充電器中的放大器將會提高能量,以抵消遠距離造成的能量損失。FanShanhui表示:看到一個基本的物理概念在完全不同的領域得到應用,這很有趣。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丹尼爾斯坦希爾(DanielStancil)認為,這個概念很有意思。他表示:你可以在使用手機時直接充電,而不必將手機放在充電板上。盡管實現這種自我調諧的電路還有其他方法,但他認為新方法更簡單,實現起來成本也更低。
FanShanhui及其同事正計劃優化充電器的覆蓋范圍。他們將修改設計,提高充電距離。對于為移動中的車輛充電,這非常有用。
無線系統未來某天將被用于在更遠的距離上傳送電力。例如,一支團隊正在考慮利用激光和氣球技術將電力輸送至災區。最終,他們希望在太空中收集太陽能,并將其傳送回地球。由于沒有地球大氣的阻隔,太空中可以收集的太陽能比地球上多得多。
聲明:電子發燒友網轉載作品均盡可能注明出處,該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權利均不因本站轉載而轉移。作者如不同意轉載,即請通知本站予以刪除或改正。轉載的作品可能在標題或內容上或許有所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