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99次 | 2020年03月03日
LG化學波蘭廠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
有消息報道說I-Pace因為電池供應短缺問題面對著停產,其實不只是I-Pace,之前奧迪e-tron和奔馳EQC都曾遇到過電池供應滯后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了他們共同的電池供應商LG化學的波蘭廠。
前不久LG化學進行了2019Q4的財報電話會議,其中全年電池業務再次出現虧損。一直被報以厚望、手持無數訂單的波蘭廠的問題再次被照明。最近一些油管和當地媒體也對此分別做出了不同角度的報道,整理一下這些信息,我們來看下LG化學的波蘭廠到底發生了什么問題。
LG化學波蘭廠
截止2019年,LG化學在全球分別在韓國吳倉、美國密歇根、我國南京、波蘭等地設有四家電池廠(近期又分別計劃在中、美新建廠),生產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重要是手機)的小型電池和動力鋰電池。
波蘭廠只生產動力鋰電池,2016年末奠基,2018年初開工。波蘭是兩個廠(2個廠房主體),且仍在繼續新增產量和擴大廠面積。LG化學的計劃是共建8條產線,兩個廠各4條產線。目前為止,一廠3條產線,二廠4條產線。
每條產線都對應著不同整車廠的訂單:
#1號線:雷諾、捷豹路虎
#2號線:奧迪、保時捷和戴姆勒
#3號線:標準尺寸的通用產線
#4號線:大眾MEB平臺
#5號線:奧迪、保時捷和戴姆勒
#6號線:保時捷
#7號線:PSA
可以說除了寶馬(寶馬重要采用寧德和三星SDI的方盒形電池)外,幾乎囊括了所有歐洲重要的整車廠。其實,目前對國外電池供應商來說有望能夠盡快實現收益的市場就是歐洲了。我國前幾年出現政策問題,雖然現在已經放開了,但拓寬客戶還要一段時間,也面對著我國電池廠商的強力競爭。
很顯然,LG化學大舉擴張波蘭廠,正是為了針對整個歐洲大陸的整車市場。但波蘭廠近一年多都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以至于影響到了LG化學整體電池業務的成績。
波蘭廠的重要問題
電池供應商最大的困擾始終都是如何要在保證合理利潤的情況下。滿足整車廠對電池成本的要求。目前市場上的電動汽車平均電池成本要占到40%,這其實對整車與電池供應商來說都很難受,電池供應商不是不想降低價格,只不過那樣的話就很難確保足夠的利潤了。
LG化學試圖先從生產效率上進行改進,因此在波蘭廠導入了所謂的寬幅高速產線。解釋一下所謂的寬幅(wideroll),一般軟包電池的相較于圓柱與方盒形電池尺寸較為多樣(圓柱與方盒規格尺寸相對較固定),因此寬幅高速的意思就是能夠以較高的速度生產出尺寸較大的電池。
事與愿違,這條先進的產線卻在過去一年給LG化學帶來了很大麻煩。問題就是因素速度太快,新產線的投入產出率(通俗可以理解為良品率)相當不穩定,起伏很大。去年四月,由于僅靠當地的人力實在無法應對這個問題,所以他們緊急著急了所有在韓供應商的工程師們來到波蘭,大半年時間都在波蘭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甚至LG化學的最高層親自牽頭組成了TFteam來專門解決波蘭廠的生產問題,當時的目標是到Q4投入產出率要達到90%。但結果還是失敗了,據媒體報道最終只達到了80%。其實韓國本土的廠早已能達到98-99%,越快提升投入產出率就意味著會盡早結束虧損的局面。其實目前許多電池供應商即使在投入產出率100%的情況下也面對著利潤的問題,何況波蘭廠僅能達到80%。
那么這個問題現在解決的如何了呢?LG化學在前兩天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們仍舊在持續改善波蘭廠的投入產出率問題,預計到今年下半年才會恢復正常。
波蘭廠產生的影響
上面也提到了,LG化學的客戶眾多,這么多客戶都在等著用電池,而波蘭廠的問題顯然影響到了整車端。我們之前也常會看到像奧迪也提到過因為電池供應的問題導致e-tron的正常交付受到影響。
LG化學2019年的電池營收的目標是10兆韓元,但根據Q4財報僅完成了8兆多韓元,虧損4千多億韓元。在此之前投資領域最關心的問題可能是,LG化學的電池業務是否會在Q4達到BEP,看來再次被延遲了。在與通用合作建廠之前,LG化學波蘭廠加上我國南京廠大概能占到電池業務整個營收的50-60%,可見波蘭廠的問題產生了很大影響。
波蘭廠的建設LG化學總投資4000億韓元,另外還有很大一筆從波蘭當地政府得到了據說約6000億韓元的補助金,因此總投資規模約為1兆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