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68次 | 2020年03月21日
電力系統儲能規模大 打開電池梯次利用廣闊市場
在動力鋰電池產業鏈中,電池回收因其上升的供應量,以及廣闊的應用場景需求,逐漸走進投資人的視野。近年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電池的梯次利用逐漸被市場認可,低容量電池的拆解回收價值也凸顯。加上回收利用存在規范性、技術門檻等因素,相關公司要進入此賽道還要軟硬實力兼備。從下游需求端來看,在梯次利用的應用場景中,通信基站是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最為適合的場景,另外電力系統儲能需求也是電池回收的重要市場。
電池回收有助擺脫原料進口依賴
近年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上升,動力蓄電池配套量也快速攀升。我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今年七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達到373萬輛,動力蓄電池總裝配量超過176GWh。
按照磷酸鐵鋰離子電池報廢期5 年、三元鋰離子電池報廢期6 年測算,2019 年開始動力鋰電池將進入規模性報廢期,按照國海證券的測算,預計到2020 年動力鋰電池報廢裝機量將達到24.7GWh。預計2019-2025年動力鋰電池回收合計市場空間有望超過600 億元, 2019-2025 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到50%。
大量動力蓄電池進入報廢環節,將產生一系列安全、環境和資源問題,必須進行回收處理。目前,退役動力鋰電池的處理目前重要分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兩種方式。梯次利用指把大功率使用過的電池,經過處理和檢驗后供小功率使用;拆解回收則是對報廢電池通過化學方法進行拆解等處理,對電芯中的金屬元素等進行原料回收再利用。
這意味著可觀的經濟效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僅以拆解回收廢舊動力鋰電池中金屬元素的價值估算,我國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目前已超過50億元,2020年預計將突破100億元,2023年會達到250億元的規模,且動力鋰電池要的鈷、鎳、鋰等原材料,我國目前都依賴進口。
梯次利用發揮余熱
在動力鋰電池回收的方法中,重要分為梯次利用以及拆解回收。梯次利用是指將回收來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重新檢測篩選,配對成組后用于像儲能、低速電動汽車等對電池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根據行業標準,動力鋰離子電池容量衰減至80%左右即到退役時限,雖然不再適用汽車,但在其他方面還能發揮余熱,有很大的利用空間。
梯次利用電池回購價格約為新電池的 30%,2018 年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組價格在 1.1-1.2 元/Wh 左右,計算梯次利用電池回購價格在 0.33-0.36 元/Wh 左右,考慮車企補貼退坡及電池行業產量釋放,動力鋰電池存在降價趨勢,梯次利用電池回購價格亦有望相應下降。
可是這些電池在重新利用時,要對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壽命衰減等信息進行檢測,選出數據相近的電池進行分組,這樣才能保證電池的一致性以及整個電池系統的安全性。
但長期以來,新能源車動力鋰離子電池并沒形成統一標準,這也就導致動力鋰離子電池從最開始的鉛酸電池,到后來的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再到當下的三元鋰離子電池,品類繁多,如何將這些標準不一、技術結構各異的電池整理統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基站建設、電力系統儲能需求大
在梯次利用的應用場景中,通信基站是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最為適合的場景,4G 網絡基站密度提升及5G 發展帶來基站需求的快速上升,梯次利用利用動力鋰電池需求量大。電力系統儲能為梯次利用供應大規模應用空間,在較為理想的狀態下,與應用新電池相比,應用梯次利用電池能夠顯著提升峰谷價差型儲能項目收益水平;在限電嚴重地區的風電與光伏項目配套儲能項目亦有利可圖。
國內產業鏈整體回收體系仍需構建,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動力鋰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的公司僅有5家。目前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較為規范的參與者包括動力鋰電池(或材料)生產商、專業第三方回收公司、行業聯盟等。目前國內重要參與電池回收的正規廠商多為第三方回收公司,且同車企合作開拓回收渠道,通過與汽車廠商合作,電池能夠迅速返回回收廠。
而關于容量過低,比如容量低于40%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就要進入到拆解回收環節。理論上,可以從退役的動力鋰離子電池中拆解出鎳、鈷、錳及鋰鹽等有價值的金屬元素,可以循環利用到新電池的制造。
與梯次利用相似,拆解回收同樣要面對不同品牌、不同類型電池的局面,其中電池的內部結構設計、串并聯成組形式、服役和使用時間的長短、應用車型和常用工況的不同其拆解方案也要分門別類進行對應,其難度不是一般的小。
上一篇:張生:這張膜將改變燃料動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