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38次 | 2020年03月25日
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獨樹一幟
隨著我國十三五計劃的執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的貫徹,新能源環保材料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和發展。鋰離子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可以想見,各公司紛紛執行相應的政策來應對新的形勢。下面的變化。我國國內負極材料市場呈現出上升趨勢。以下是國內陽極材料近年來的產量:
據了解,硅源廣泛,原料便宜,硅基陽極材料的比容量可達4200mAh/g,遠高于石墨陽極的理論比容量372mAh/g,因此它已成為石墨陽極的有力替代品。特斯拉的模型3使用硅碳負極作為動力鋰電池的新材料。通過在合成石墨中加入10%的硅基材料,特斯拉可以使電池容量達到550mAh/g,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
據研究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負極材料產量9.62萬噸,同比上升41.1%,2017年全年國內鋰電負極材料產量12.25萬噸,同比上升68.27%。
極材料產量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有:國內動力鋰電池產量同比上升超過50%,帶動負極材料的需求上升;以公司出口保持新增,對日韓公司的出口量大幅新增;2017年我國負極材料出口量占全國產量比例接近45%;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對下半年市場預期樂觀,部分電池公司對負極材料做了部分備貨。業內專家表示,負極材料較為成熟、國產化率高,生產公司重要集中在日本和我國。而國內負極材料市場被龍頭把持,形成了寡頭格局,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在負極材料領域,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石墨膨化材料就牢牢占據統治地位,目前的市場份額約為75%。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陽極材料公司技術總監在接受新材料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石墨類的負極/陽極材料的價格優勢較為明顯,與正極材料、電解液及其他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配套基礎較完善。但目前的石墨容量已逐漸趨近于理論值,不能滿足下游電池日益上升的性能要求。
下一篇:=退役鋰離子電池健康狀態評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