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99次 | 2020年04月13日
又一枚蛋糕待切割?鋰電巨頭紛紛殺入電動自行車市場!
近日,電動自行車的鋰離子電池市場真是熱鬧非凡。無論是像ATL這樣的數碼消費類電池巨頭,還是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涉動力鋰電池的行業龍頭公司,均紛紛殺入鋰電自行車市場。在行業頭部公司的帶動下,電動自行車“鉛改鋰”大幕徐徐拉開,并精彩紛呈。
有知情人士向電池我國網透露,ATL為電動自行車供應的鋰離子電池,系三元或三元摻錳的材料體系,封裝形式為軟包,意在走高端產品路線。據消息人士透露,寧德時代則與哈啰單車深度合作,專門為電動輕型車量身定制了鋰離子電池產線,材料體系為磷酸鐵鋰。同時,比亞迪也傳出與某電動兩輪車頭部公司探討深度合作的消息。
無論是傳統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公司,還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類公司,都把觸角伸向了電動輕型車領域,希望在這輪“鉛改鋰”的大潮中分一杯羹。
新業態催生電動自行車“鉛改鋰”需求巨大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超過2.5億輛,并且還呈每年3000萬輛的規模快速上升。2019年四月十五日,“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落地執行,在新的政策、標準要求下,業內推測電動自行車領域將迎來鋰離子電池替代鉛酸蓄電池的大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鋰離子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技術水平逐漸成熟,成本也在快速下降。
同時,快遞、外賣、共享單車等新業態的蓬勃發展,也讓不少鋰離子電池公司看到電動自行車美好前景的可持續性。值得補充的是,這些新業態,關于電動自行車性能尤其是電池性能要求更高,現有技術條件下的鉛酸蓄電池難以滿足,鋰離子電池就“當仁不讓”了。
事實上,鋰離子電池在電動輕型車上應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如在電動輕型車領域主打錳酸鋰方形電池的星恒電源,截止到2019年八月,其配套輕型車的鋰離子電池全球銷量已突破1000萬組。僅2019年,星恒電源全球輕型車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就超過350萬組。當然,這一數字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都遙遙領先第二名。這也重要得益于星恒電源在材料體系搭配、電芯結構設計、設備選型、制造工藝優化等環節多年積累的優勢,使得其長期穩居電動輕型車鋰離子電池第一梯隊。
多種鋰電材料體系齊入場
據了解,采用錳酸鋰材料體系涉足電動自行車領域的還有海四達、多氟多等涉鋰離子電池類公司。“錳酸鋰的性能比較穩定,且經濟性較高,”一業內人士表示,錳酸鋰也并非沒有短板,如材料穩定性不高。針對此,星恒電源通過復合材料體系的搭配,在保證產品能量密度的同時,還提升了電池安全性,可循環壽命實現2500次,剩余容量在80%以上。此外,星恒電源還通過生產工藝及電池封裝形式的優化,盡可能將錳酸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最大化。
當然,與電動輕型車不同,在電動汽車領域,三元、磷酸鐵鋰等鋰離子電池材料體系聲音更大一些,不少涉足電動輕型車領域的涉動力鋰電池類公司,也是將自身在動力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延伸向輕型車市場。
如寧德時代通過與哈啰出行合作,將其磷酸鐵鋰材料體系電池應用于電動輕型車。此外,目前市面上如海四達鐵龍系列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也是基于磷酸鐵鋰材料推出的針對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長、安全性高,”一分析人士表示,同時磷酸鐵鋰的成本優勢也是不少公司在電動自行車領域選用該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克電池、遠東電池、億緯鋰能等針對電動輕型車市場,推出的鋰離子電池產品則重要是圓柱三元電池。三元材料電池電壓高、能量密度高,可以使得車輛有更長的續航。這類公司重要是將三元電池材料的優勢帶入到電動輕型車領域。
不過,要說三種材料體系,誰更具有優勢,現在判斷還為時尚早。一方面,即便選擇同一種材料體系,也會因為封裝、工藝以及設計的不同,導致產品性能千差萬別;另一方面鋰電自行車用電池市場的競爭才剛剛拉開帷幕,除了星恒電源在這個領域有著16年的積累,大部分新進入者基本都是處于探索階段,技術、市場等都未定型。
一位ATL的市場人員告訴電池我國網,電池材料體系的選擇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如終端客戶需求、鋰離子電池應用場景、經濟性等。當然,這也跟公司原先的技術儲備、經營戰略、市場定位密切相關。
蛋糕雖大但競爭同樣激烈
從目前涉電池類公司的動作來看,電動輕型車市場的“鋰電戰爭”已經打響,大致可分為三類力量。
第一類是傳統的鉛酸電池廠家,如超威集團等。這類公司有著完善的市場渠道和長久以來的品牌效應,它們在保持鉛酸電池優勢的基礎上也在加大鋰離子電池產品布局,自我完成產品替換,依托渠道、品牌等優勢,積極參與鋰電競爭。
第二類是長期深耕電動輕型車的鋰離子電池類公司。如星恒電源,這類公司技術積累雄厚,市場渠道及售后服務較為完善,其產品競爭力具有先發優勢。
第三類涵蓋ATL、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從消費、動力領域而來的新進入者,憑借原有領域的技術和市場相關經驗,在輕型車鋰離子電池市場展開爭奪。
市場很大,但競爭者也很多,且不乏各領域的巨頭。要想從鋰電自行車市場中逐利,難度也可想而知,尤其在成本、渠道、產品標準等方面,對新進入者來說都是挑戰。
例如渠道上,由于鋰電公司暫未全面鋪開和建立完善的銷售及售后體系,與傳統鉛酸電池業務抗衡,還處于劣勢。
產品標準化方面,由于目前鋰離子電池材料體系較多,體系標準不統一,給下游輕型車客戶也帶來一定挑戰。同時,也為日后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市場殘酷洗牌埋下伏筆。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對整個行業而言,電池材料體系的多樣化選擇,可以刺激更多的電池公司進入鋰電自行車市場,加速產業發展步伐。
作者:廖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