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08次 | 2020年06月08日
動力鋰電池產業逐漸告別“小散亂”
動力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電池成本占新能源乘用車全部生產成本的40%至60%,其技術進步對整個電動汽車發展起著關鍵用途。隨著動力鋰電池產業集中度的提升,以及技術路線的逐漸成熟,未來的動力鋰電池將向著更安全、更長壽、充電速度更快的方向發展。
近日,銀河證券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比亞迪、CATL、沃特瑪、國軒高科、天津力神,五大動力鋰電池公司的合計市場占有率已接近7成。專家表示,隨著動力鋰電池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將有效改善市場小、散、亂的局面,大公司的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得到加強,從而加速動力鋰電池進步的步伐,更好地支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市場格局發生變化
“目前,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面對的問題重要是集中度明顯偏低,且缺乏技術積累和創新,導致資源嚴重分散,市場無序競爭。”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鋰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張雨坦言,這使得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始終大而不強,無法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格局,也無法在與外部競爭時形成合力。
但過去一年,從行業品牌競爭格局來看,無論是快充領域,還是慢充領域,動力鋰電池市場都呈現出了品牌集中程度進一步提高的局面。數據顯示,前五大動力鋰電池公司的合計市場占有率已高達近70%。其中,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的市場集中度更高,前四名占據84%的份額,三元電池的前四名則占據60%份額。
集中度提升的背后是整個市場的大幅上升。記者了解到,2016年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達到27.8GWh,同比上升近80%。其中,客車、乘用車、物流車的出貨量占比分別為56%、32%和12%,客車依然是最大的應用市場,但乘用車的占比正在快速提升。在電池類型方面,由于在客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的占比仍高達70%以上,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在乘用車和物流車領域的優勢明顯,出貨量近6GWh,滲透率約20%。
“出現這種變化,歸根結底還是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在發揮用途。”微宏動力系統有限公司市場副總裁宋寒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政策的刺激下,大量資本進入到了動力鋰電池行業,對初期的行業發展也確實起到了促進用途。但是,小、散、亂的品牌格局終究難以滿足終端客戶的真正需求,少數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的龍頭公司能夠更好地獲得客戶的信賴和認可,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補貼退步倒逼轉型
2016年底,備受業界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正式出爐。新政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門檻、建立了懲罰機制,且補貼金額退坡,即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除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外,各類車型2019年至2020年中央及地方補貼標準和上限,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
有觀點認為,在補貼退坡的影響下,2017年動力鋰電池市場會出現大幅滑坡。以動力鋰電池應用最廣泛的客車市場為例,8米至10米的純電動客車,補貼從最高的40萬元下降到最高20萬元,降幅達到50%。巨大的補貼降幅可能帶來電動客車銷量的下降,進而導致動力鋰電池市場增速減慢。
“不可否認,隨著補貼的退坡,對動力鋰電池市場帶來了消極影響,但要說市場會出現大幅滑坡則未必。”宋寒表示,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積極應對挑戰,通過產品技術升級、優化生產管理、優化供應鏈等方式控制產品成本,為終端客戶供應更加有競爭力的產品。
集中度提升的背后是整個市場的大幅上升。記者了解到,2016年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達到27.8GWh,同比上升近80%。其中,客車、乘用車、物流車的出貨量占比分別為56%、32%和12%,客車依然是最大的應用市場,但乘用車的占比正在快速提升。在電池類型方面,由于在客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的占比仍高達70%以上,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在乘用車和物流車領域的優勢明顯,出貨量近6GWh,滲透率約20%。
“出現這種變化,歸根結底還是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在發揮用途。”微宏動力系統有限公司市場副總裁宋寒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政策的刺激下,大量資本進入到了動力鋰電池行業,對初期的行業發展也確實起到了促進用途。但是,小、散、亂的品牌格局終究難以滿足終端客戶的真正需求,少數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的龍頭公司能夠更好地獲得客戶的信賴和認可,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近兩年,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已經成為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快速上升的最大引擎。據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統計,我國已成為全球鋰離子電池發展最活躍的地區。2016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約為1115億元,動力鋰離子電池需求605億元,同比上升65.8%。2020年動力鋰電池需求量將達到2015年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