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681次 | 2020年06月08日
我國鐵塔“共享”動力鋰電池 梯次利用領軍地位顯現
日前,我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國鐵塔)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我國鐵塔本次融資規模約543億港元,折合約69.2億美元,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IpO(首次公開募股),受到關注;而在此前的一次媒體活動中,我國鐵塔正式對外公布,從今年起,用于基站備電用的儲電電池將不再新采購鉛酸蓄電池,而是通過對退役的動力鋰電池執行梯次利用來逐步替代,更是在動力鋰電池產業界引起一陣不小的轟動。我國鐵塔的這一“表白”,為退役動力鋰電池的二次利用樹立了典范,也為動力鋰電池產業界注入了一劑“鎮定劑”。
一般來說,動力鋰電池的容量低于80%就不能再用在新能源汽車上。根據新能源汽車推廣時間表和車用動力電車設計工況,今年我國將迎來首批動力鋰電池“退役潮”。而隨著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普及和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動力鋰電池將面對退役和如何處理的問題。根據中汽研數據顯示,預計2018-2020年,國內累計退役動力鋰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到2025年動力鋰電池年退役量或達35萬噸。但這并不代表退役下來的電池已經失去價值,它還可以被用作儲能或者相關的基站備電以及路燈、低速電動汽車身上。
早已布局動力鋰電池回收工作
七月二十五日,國家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有關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天津等19個省市及我國鐵塔為動力鋰電池回收試點地區和公司。
作為唯一的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公司,我國鐵塔早在2015年就開始布局動力鋰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工作,先期組織了9省(市)分公司、10個廠商建設了57個試驗站點。并在12個省份(直轄市)11000多個站址開展退役動力鋰電池替換現有鉛酸蓄電池的試點。
我國鐵塔能源創新中心高級總監高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鐵塔目前擁有基站近200萬個,備電要電池約44Gwh;60萬座削峰填谷站要電池約44Gwh;50萬座新能源站要電池約48Gwh。合計要電池約136Gwh。
以存量站電池6年的更換周期計算,每年要電池約22.6Gwh;以每年新建基站10萬個計算,預計新增電站要電池約2.4Gwh。
今年年初,我國鐵塔在北京與重慶長安、比亞迪、銀隆新能源、沃特瑪、國軒高科、桑頓新能源等16家公司,簽訂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伙伴協議,繼續加大梯次利用電池的布局。
我國鐵塔董事長、總經理佟吉祿表示,“作為一家大型通信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公司,我國鐵塔因共享而生,通過深化共享,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促進我國移動通信快速健康發展。”
通信基站是實現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目前我國鐵塔已處于國內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產業領軍地位。隨著5G時代的到來,大量新基站的建設關于動力鋰電池需求也會大大新增。由于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上升,帶來的動力鋰電池退役量也在大量新增,而通信基站為退役動力鋰電池的梯次利用供應了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同時也為退役動力鋰電池的回收、利用帶來廣闊的市場,對推動動力鋰電池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