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7次 | 2018年06月18日
我國動力電池智能制造整體水平仍低于日韓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動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動力電池智能制造整體水平仍低于日韓。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取消,日韓企業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面對動力電池產業即將“狼來了”的嚴峻現狀,積極推動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向智能制造方向發展迫在眉睫。為此,國內30余家動力電池主流企業及產業鏈相關企業將齊聚蓉城,共同發起和研究我國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生產體系發展路線。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生產體系發展路線研究》課題(以下簡稱“課題”)第一次研討會將于6月24-25日在成都召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八所、比亞迪、力神、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塔菲爾、遨優動力、超威創元、微宏動力、遠東福斯特、中航鋰電、國能電池、中信國安盟固利、鵬輝能源、理士國際、桑頓新能源、實聯長宜淮安科技、捷威動力、天勁新能源、天弋能源等國內動力電池重磅企業將悉數出席,共同參與課題研究和討論。
課題發起方之一的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課題旨在促進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生產體系路線研究,助力動力電池企業智能制造生產線建設,協調上下游動力電池產業鏈相關企業合作共贏,以面對未來全球化競爭。課題將以《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為依據,結合動力電池生產技術和實踐情況進行深入研究。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主要的競爭優勢在于,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應用群體,想要在國際競爭中占有優勢地位,就要進一步利用優勢,這就要求動力電池企業和設備制造企業更加緊密合作,制定更完善的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生產體系,在國際競爭中建立技術、裝備、成本和品牌優勢。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課題目標,將對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生產體系進行基礎共性(通用、安全、可靠性、檢測、評價)、動力電池制造技術(應用、制造、研發、智能使能技術、標準)和行業應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全方位、立體的智能制造生產體系發展路線研究。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課題發起方將共同建立課題工作組,搭建行業溝通平臺,計劃通過為期一年的課題研討、調研,重新定義動力電池智能制造標準,為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提供依據,并建立動力電池智能制造行業標準,最終形成實用、有效的團體標準!
此外,課題還得到了新能源汽車、鋰電設備和智能系統解決方案等產業鏈眾多國內知名企業支持和參與,共同致力于打造中國動力電池智能產線,推動中國動力電池向智能制造強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