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93次 | 2020年06月22日
美國研發可形成保護層的電解質 可實現高容量硅陽極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在這個能源緊缺的社會,仍要壽命更長、充電速度更快以及重量更輕的電池,以滿足電動汽車、便攜式電子產品等各種應用的需求,甚至,還包括滿足軍隊減輕士兵負重的要求,因為軍隊也會采用大量的電子產品。
(圖片來源:馬里蘭大學)
目前的鋰離子電池都采用石墨作為陽極,容量相對較小,可以采用容量更大、對環境影響更小的硅陽極取代。雖然此研究方向很有前景,但是含有粒度較大硅陽極的電池往往壽命更短,一般充放電循環不到50次。當研究人員嘗試采用硅、鋁和鉍等納米顆粒時,發現此類納米大小的合金陽極仍存在循環壽命短、成本高的問題。
據外媒報道,為此,美國馬里蘭大學(theUniversityofMaryland)和陸軍研究實驗室(theArmyResearchLaboratory)的研究小組打造了一種能夠在硅上形成保護層的電解質。該保護層非常穩定,能夠承受硅陽極顆粒的膨脹。新型電解質設計合理,且應用了適當的基本原理,為硅陽極粒子在保護層內供應了膨脹的空間。
馬里蘭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JiChen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證明,是有可能將硅、鋁和鉍顆粒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陽極、并穩定它們的循環壽命的,只是要合理設計電解質。”
馬里蘭大學XiulinFan博士現為我國浙江大學教授,他表示:“電池的能量密度是由電極決定的,而電池的性能則受電解質嚴格控制。我們設計的電解質可以采用微型合金陽極,將顯著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目前硅陽極電解質的設計目標是形成一種均勻的聚合物層,即固體電解質界面SEI,而且該SEI非常靈活,可與硅緊密結合。不過,由于聚合物SEI與硅之間有強鍵合用途,使得SEI的體積變化與陽極顆粒的體積變化相同,因此,在電池運行過程中,陽極顆粒與SEI都會出現裂紋。
馬里蘭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ChunshengWang表示:“經過對硅電極進行的廣泛研究,電池界已經達成共識,此種微型硅陽極不可用于商用鋰離子電池。但是,我們通過制造出一種與鋰化硅粘附性較差的陶瓷SEI,成功防止SEI發生損壞,而且該鋰化硅能夠在體積變化的過程中,在界面上重新移動,不會損壞SEI。此種電解質設計原理適用于所有合金陽極設計,為研發高能量電池供應了新機遇。”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仍存在將該電解質實現商業化的挑戰,因為該電池的電壓局限為4.2V,仍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