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71次 | 2020年07月18日
動力鋰電池市場結構性產量過剩顯現
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鋰電池生產國,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的波動,一些動力鋰電池中小公司已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動力鋰電池市場結構性產量過剩顯現
近兩年來,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呈現爆發式上升,與之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均得到有效帶動,其中一個具體表現便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激增強力帶動了動力鋰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刺激了作為動力鋰電池關鍵原材料——鋰資源的市場需求。
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供應的數據顯示,今年一月~五月,新能源汽車產銷14.7萬輛和13.6萬輛,同比上升11.7%和7.8%。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12.2萬輛和11.1萬輛,同比上升22.8%和20.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2.5萬輛和2.4萬輛,同比下降22%和27.8%。
另外,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變革以及市場形態的快速變化,動力鋰電池行業產量過剩的局面也已開始顯現。如何發展鋰電產業,培育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鋰資源、材料和動力鋰電池公司,以推動電動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可謂行業接下來要考慮的重點。
仍難滿足新能源汽車普及需求
2016年底,我國動力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20瓦時/公斤,價格低到1.5元/瓦時,與2002年相比,能量密度提高1.7倍,價格下降60%,已經建成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中原四大電池產業的集聚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鋰電池生產國,不少電池公司裝備國產化水平超過70%,有的達到90%以上——在近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共同主辦的“鋰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用這樣一份數據闡釋了當前我國動力鋰電池行業的產業化水平。
與之相關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亦在穩步推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國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17.1萬個,較去年同期上升1.2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成規模化充電服務網絡。
成績顯著的背后也必須看到動力鋰電池產業存在的不足之處。
瞿國春表示,動力鋰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已取得長足發展進步,但仍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需求,尤其在基礎關鍵材料,系統集成技術、制造裝備和工藝等方面還存在欠缺。
今年二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曾聯合印發《促進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法》,鼓勵動力鋰電池龍頭公司協同上下游優勢資源,集中力量突破材料、零部件電池單體系統關鍵技術,推動流電池、金屬電池、固態電池等新體系電池研發工程化開發,這無疑將加大力度完善協同創新體系,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鋰電池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