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47次 | 2020年07月24日
氫燃料動力電池產業迎發展風口 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
氫燃料被公認為最清潔的能源,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氫燃料也被汽車產業列為最終解決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車企如何克服成本因素實現大規模應用,目前來看仍較為艱難。特別是在加氫站建設匱乏、技術規范和標準尚未完善時,氫燃料動力電池車的推廣和普及將面對諸多挑戰。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政府和市場重要以發展純電動汽車為主,在今年九月出臺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政策的出臺加快中外汽車公司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力度。在各家公司公布的2025戰略規劃中,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主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燃料動力電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整理顯示,全球燃料動力電池市場發展迅猛,2008年全球燃料動力電池出貨量為9.5千件,2015年燃料動力電池出貨量達到71.5千件,是2008年的7.5倍。
氫燃料動力電池產業的興起,首先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推動。
從《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年-203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再到《“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這些文件均明確提出要發展燃料動力電池汽車。
在國家支持政策非常明確的情況下,地方配套措施的跟進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除了南海,上海、江蘇如皋、浙江臺州、湖北武漢等地均已經出臺支持氫燃料動力電池發展的政策措施。
預測,到2030年,我國氫能汽車產業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2020年,我國燃料動力電池車輛將達到1萬輛,到2030年,燃料動力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屆時,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市場。
不過,盡管政府對氫燃料動力電池車補貼額度非常大,但目前國內加氫站只有7家,并且還遠未達到商業化運營。國內僅有少數幾家車企推出以氫燃料為能源動力的產品。
關于燃料動力電池車的商業化運營,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為沒有一定的規模是沒辦法得出業務模式,產業化都要有規模。日前,上汽大通推出了FCV80燃料動力電池車,此舉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率先邁出了實現燃料動力電池車商業化運營的一步。
作為必要的配套基礎設施,加氫站的開放和建設也是燃料動力電池產業化的關鍵。目前,行業已經迎來了風口。產業發展條件已經具備,就看這個雪球怎么滾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