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41次 | 2020年08月11日
中日韓上演電動汽車電池“三國演義”
中日韓三國在電動汽車產業展開“電池戰爭”,《日本經濟新聞》十四日報道稱,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并向電池產業的頂峰攀登,而較早開發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日本和韓國正爭相新增生產,有分析稱,東亞三強正在上演電動汽車電池的“三國演義”。
報道稱,我國政府積極扶持電動汽車產業,正顛覆超過130年的汽車產業史,目前在全球十大鋰離子電池廠商中,我國公司占據7席。排名第一為日本的松下、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別是我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進入前十的還包括LG化學和三星SDI兩家韓國公司。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形成“東亞三強”的局面。
在產量方面,我國當仁不讓地處于領先。《日本經濟新聞》稱,寧德時代在2017年的鋰離子動力鋰電池銷量從2016年的6.8吉瓦時新增到11.8吉瓦時。比亞迪亦不甘落后,到2020年其動力鋰電池制造能力將擴大到60吉瓦時,這一數字相當于2017年我國總產量的一半。報道援引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稱,到2021年我國將生產全球70%的電動汽車電池。
而關于日本公司來說,其競爭力則來源于電池技術領域的創新。文章指出,豐田在被認為可接替鋰離子電池的固態電池技術方面進行了領先的研究,計劃到2030年將花費1.5萬億日元用于下一代電池的研發項目,包括固態電池。豐田還領導由新能源和工業技術開發組織發起的100億日元國家項目,以開發固態電池的基本技術。
韓國公司也在不斷發力。報道稱,LG化學在我國新增了新的生產量力,上個月在南京開設了第二家電動汽車電池廠。LG化學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表示,新廠的任務是應對全球電動汽車電池需求的快速上升。到2019年底,LG化學預計該廠每年可生產50萬塊電池,為我國和其他亞洲市場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供貨。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固態電池作為能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術將是中日韓電池公司展開爭奪的“技術高地”。有分析稱,松下、豐田在固態電池核心技術方面仍處于領先地位,供應特斯拉的高鎳圓柱電池就是日本公司的龍頭產品,在高密度能量技術方面處于領先。三星、LG化學則依托自身產業優勢,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具備了從電芯到模塊的全產業鏈供應能力。我國公司則依托國內巨大市場需求,迅速配備完成了全套產業鏈,并開發出具有自身優勢的方形電池,在性價比方面相對日韓公司占據了明顯優勢。
目前,汽車電池廠商們已經紛紛與車企建立合作,為其供應電池,并試圖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戰略合作關系版圖。如寧德時代的重要客戶為德國車企,松下的客戶為日美車企,LG化學的客戶則為韓國和歐洲車企。
上一篇:鋰離子電池自放電問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