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46次 | 2020年08月13日
有色眼鏡下的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真的就不安全嗎?
十一月三十日,河北省張家口市政府召開新聞公布會,通報“11.28”爆燃事故初步調查結果:由于我國化工集團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氣柜發生泄漏,泄露的氯乙烯擴散到廠區外公路上,遇明火發生爆燃所導致。
這一結論,再次洗清氫能不安全的“罪名”和冤屈。
有消息指出,張家口爆燃事故的起因是張家口海珀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運輸用于制氫的原料,從而導致氫能產業、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躺著中槍,遭遇一場大眾危機。
但這很快被證明“這是不實消息。”我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秘書長洑春干第一時間澄清,而報道提及的張家口海珀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還在建設當中,并未投產運營。
《燃料動力電池汽車——新能源汽車最具戰略意義的突破口》作者程振彪先生介紹,制氫的過程是安全的。
有關氫的制取比較理想的、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制氫途徑:一是本著“廢物利用”和“循環經濟的”原則,通過工業(比如化工、鋼鐵行業等)副產品和煤層氣(俗稱瓦斯)等制氫;二是通過清潔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三是通過陽光直接分解水制氫。經由這三種途徑而經濟的大批量制氫,要進行技術創新才能突破各種障礙。
就車載高壓儲氫而言,為使儲罐能存儲更多氫以保證汽車有長的行駛里程,就得提高儲罐的壓力確保罐的高壓安全性和密封性。若車載容器內是液態氫,要有足夠低的局部環境溫度。
汪濤先生在《純電動一統天下》一書中說,儲氫罐的材料現已做得強度非常好,即使用高能量的狙擊步槍也打不穿。已上市的豐田Mirai采用尼龍內襯材料作為儲氫材料,已經滿足儲氫罐實用化要求。
燃料動力電池早期重要應用于航天和特種目的,后來鑒于其巨大的潛在優勢和應對日趨嚴重的交通環境污染,人們又研究將之應用于汽車而作為動力裝置。
經過數十年,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人員扎扎實實的埋頭探索和反復試驗研究,如今世界上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的技術進步飛快,大大超出國內許多人的預想,已經顯露出光明的發展前景;在(純)電動汽車關鍵技術障礙久攻不破的困擾下,的確給人們帶來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在世界汽車工業界多年艱難嘗試了多種新能源汽車技術方法之后,依據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表現出來的無以倫比卓越的環保性和很高的能效,再參照對全球正在醞釀興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預判,學界有人甚至斷言,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很可能是世界汽車的最終發展目標和新能源汽車的最終(解決)方法。該項革命性的技術成果對人類未來經濟社會將出現的重大影響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已被世界一些具有敏銳眼光的科學家所認識。
程振彪認為,燃料動力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電池安全性高,對環境友好。氫燃料動力電池由極板夾著很薄的電解膜構成。在電解膜一側的陽極上,氫被諸如鉑一類的催化劑分解為電子與質子。質子可以穿過電解膜,與空氣中的氧生成水蒸汽排出,而電子則統統被電解膜攔下,集中起來生成電流。這一過程是在物質的原子水平上發生的,從理論上講基本上沒有熱輻射,就是在實際的應用工作過程中,電池的溫度最高也不會超過100℃,假如再采取一些冷卻措施,則溫度會更低。
由于燃料動力電池失能甚微,即使隔膜裂了也不會發生爆炸。加之電池組件是固態材料構成,由此也就從根本上防止了類似于純電動汽車因電池熱失控和溶液(劑)泄漏等而導致的安全隱患,可獲得高的安全性。
要說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在安全方面還有什么薄弱環節的話,儲氫裝置(或容器)可算得上是一個要認真對待,正如前面所說,正因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可以應用,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的安全性基本上與傳統汽車的相當,并無特別之隱憂。
在世界范圍內,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尚處在少量示范運用階段,尚是一個完全創新型、革命性的技術產品,不可防止地會有一些不完善和要改進的地方。
假如用戶能明白和忍受燃油汽車潛在的一定的安全性風險,就沒理由那么苛責地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燃料動力電池汽車。
下一篇:電池隔膜的基本參數及市場情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