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06次 | 2020年09月25日
無鈷電池市場仍未成氣候 2025年:三元前驅體需求160萬噸
眾所周知,三元前驅體是生產三元正極的關鍵性材料,其性能直接決定三元正極材料核心理化性能。隨著近年來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為配合不同車型種類的需求,三元前驅體產品型號也在不斷新增,目前523單晶產品已經廣泛使用,811等高鎳產品也逐漸增量;三元前驅體材料未來的發展趨勢為高鎳低鈷。
三元前驅體需求160萬噸
從技術路徑上看,近期發展“無鈷電池”的聲音甚囂塵上,但還未成氣候,磷酸鐵鋰離子電池雖有強勢回潮之勢,但業內人士認為在未來5年內,三元為主磷酸鐵鋰為輔的技術路徑仍不會變。據東方證券推算,預計到2025年三元前驅體需求規模高達160萬噸,其中動力鋰電池需求接近154萬噸。
近期,不少三元前驅體生產公司啟動融資方法,積極加碼產量擴張。五月二十二日,華友鈷業公布定增預案,擬采取詢價發行方式融資62.5億元,用于印尼年產4.5萬噸鎳金屬量高冰鎳項目、衢州年產5萬噸高鎳型動力鋰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等。其中,高鎳三元前驅體項目總投資15.26億元。
除此之外,格林美也于日前公布通告稱,募集資金24.25億元將用于公司動力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3萬噸/年三元動力鋰電池材料前驅體生產等項目建設。而在此之前,道氏技術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16.2億元,其中4.59億元用于投資3萬噸/年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前驅體材料產量從項目建設、產線調試至客戶認證整個周期通常要2年左右時間,提前布局相關產量,有利于與下游龍頭客戶形成深度綁定關系。因此,很多公司都是未雨綢繆。
據了解,未來三年,華友鈷業規劃將全資擁有的三元前驅體產量提升至15萬噸/年以上,合資建設的三元前驅體產量提升至13萬噸/年以上。另外,道氏技術表示,公司計劃未來3年實現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能力。
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Top20三元前驅體生產公司總產量約達54萬噸。其中上下游一體化公司占據了重要部分,產量達到28萬噸,占比為53%;正極材料公司產量11.25萬噸,占比為22%;聚焦前驅體的公司產量14.5萬噸,占比為25%。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市場格局來看,近年來國內三元前驅體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Top10市場份額已由2017年的81%提升至2019年的87%,市場集中度的提升重要來自頭部公司和自產原材料的一體化公司憑借規模和成本優勢,迅速搶占下游主流客戶。
此外,由于三元前驅體具有高度定制化特點,掌握核心工藝技術的公司才能獲得客戶認可,這導致前驅體行業呈現兩極分化特點,龍頭公司產量供不應求,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
據了解,2019年格林美三元前驅體出貨量超過60000噸,同比新增近50%,單月出貨量歷史性突破7000噸,年出貨量占據全球市場20%以上的份額,持續三年居世界前列。其中,高鎳和單晶兩類高端前驅體產品合計銷售超過45000噸,占其總出貨量的75%,銷往全球頭部動力鋰電池生產公司供應鏈的三元前驅體占其總量的70%以上。
業內分析認為,在高鎳普及和一體化公司份額提升雙重帶動下,行業盈利水平持續上行,預計2020-2022年三元前驅體行業產值規模將分別達到320億元、420億元和529億元,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將分別達到15.84%、16.59%和17.32%。
當前,三元動力鋰電池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動力,高鎳三元材料是未來三元動力鋰電池的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隨著三元材料向單晶、高鎳、新型結構方向發展,前驅體需求也將不斷轉向高端化,掌握核心技術公司有望持續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