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83次 | 2018年06月25日
動力電池回收渠道建設進入關鍵時期 成本高、經濟性弱成行業痛點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繁榮發展的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問題也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批量報廢期將至,大量退役電池若無法得到妥善回收和利用,不僅導致資源的浪費,還將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
“伴隨以整車企業為主體的生產責任延伸制度的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已步入渠道建設的關鍵時期。”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原副巡視員、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秘書長黃建忠4月17日在第七屆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再生暨二次電池回收與再生技術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動力電池的設計生產和廢舊動力蓄電池的回收處置、綜合利用目前都處于亟需扶持、規范發展的初步階段。
行業痛點:成本高、經濟性弱
新能源乘用車的退役期限通常為5年,客車和商用車為3年。2022年之前,退役電池都將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2022年后三元電池的退役量將與磷酸鐵鋰持平,并逐步反超。2018年全年動力電池的理論退役量預計為5.14GWh,退役來源主要為新能源客車。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布局相關業務的企業主要分為五類:傳統回收企業、新興回收企業、電池PACK廠、電池材料企業以及整車廠。
不同類型的企業具備不同的優劣勢。例如傳統回收企業在回收渠道、材料再生技術、電池破碎技術和冶煉技術上相對占有優勢,但由于本身缺乏動力電池來源,仍需與整車廠、報廢廠合作。新興回收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電池破碎和拆解技術方面。
目前廢舊動力電池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火法冶煉技術和濕法冶煉技術兩類。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冶金研究設計所所長王海北表示,現有技術的冶煉過程都非常復雜,難度系數很大。
“回收體系的順利運轉需以利潤為前提,若無利潤驅動,就無法充分提高企業積極性。”王海北坦言,“現有回收技術投資和回收網點建設的投入都非常大,盡管不少企業布局試水,但鮮有企業挖到大桶金。”
不容忽視的是,電池回收處理過程中將產生帶有毒性的電解液和有害氣體,若處理不當將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巨大危害。“一些企業在處理過程中采用高溫加熱或者燃燒的方式,把控不嚴很容易危害工人的身體健康。”哈爾濱巴特瑞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明躍彬指出。
政府企業合力尋求破局
針對以上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已出臺一系列行業政策,對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加以引導和規范。
今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3月,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以試點為中心,向周邊區域輻射。
“上述通知的下發標志著我國回收政策體系正在逐漸建成。”楊清雨認為,“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突破,政策發布速度將加快,預計相關標準也將在今年發布。”
與會嘉賓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類型、電池容量和電壓平臺都存在不小的差異,這是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面臨的第一道坎,因此如何科學評估退役電池也成為決定電池“去哪兒”的第一關。
“退役電池評估流程主要是將采集到的線上和線下數據,同時上傳到監控平臺,從而對電池包進行分析處理、評估性能。”北京匠芯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鵬飛指出,從評估結果來看,三元電池的梯次利用價值大于直接拆解。
據介紹,退役電池評估合格后,即可進行梯次利用環節,助力儲能系統提高整體經濟性,最大化鋰電池的循環壽命。目前已有不少企業開展梯次利用的示范項目。
上海熙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營銷副總張哺告訴記者:“原來預測電池梯次利用的衰減率在3%-5%,但通過實際運營的項目來看,除去天氣寒冷的月份,大部分充放電數據顯示并無衰減,甚至低于新電池的衰減率。”
針對毒性氣體的處理方式,明躍彬認為可采用流水線機械設備,對電池和模組進行整體破碎處理,將電解液整體回收,采用分離技術對物料、正負極粉料分離,從而得到最終的金屬殼體。“由于隔膜是完全回收的,所以不會變成有害氣體。”她補充道。
深度合作打磨產業鏈條
據了解,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涉及車企、電池生產企業、電池回收企業等多個利益相關方,鏈條較長,實際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不少難點。
對此,江西贛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紹忠給出建議:“產業鏈各環節需要磨合,但整體原則應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比如,由汽車企業設置回收渠道,回收之后交給綜合利用企業進行專業處理,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深度合作。”
據悉,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這片藍海:
2017年底,北汽新能源發布了“擎天柱計劃”:到2022年,預計將投資100億元在全國范圍內建成3000座光儲換電站,累計投放換電車輛50萬臺,梯次儲能電池利用超過5GWh。
2018年1月,中國鐵塔公司與桑德集團等16家企業簽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伙伴協議。中國鐵塔公司將采用純電動大巴退役下來的動力電池,經過檢測、分選和重組后,代替鉛酸蓄電池用于通信基站備能。
“無論是車企還是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努力實踐生產者責任延伸的先進理念。希望各個參與方都能從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探索建立適合產業、企業、產品特點的動力電池回收的模式、機制。”黃建忠指出,“如果說動力電池的點睛之筆是可梯級利用和資源化處置,那么回收模式、機制的建立將是其神來之筆。”
上一篇:市場拉動下 動力電池需求量將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