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5929次 | 2020年11月16日
對比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優缺點是?
技術派
觀點1:氫燃料電池代表的不只是新能源汽車,更是有效的長時間儲能的問題,而且市場是需要技術來培養的。目前來說,無論是鋰電還是燃電都不能完全取代燃油車的地位,但是能源形式的變化浪潮我們需要與時俱進,單純的從市場或者技術本身判斷其可行性都是片面的。
觀點2:個人覺得,氫燃料完全無法取代儲能電池技術。很多人在討論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但是卻忽略了這種技術是否為市場所接受。就像當年愛迪生堅持直流發電和傳輸,技術不會差,但是最后敗給了特斯拉的交流電技術。
觀點3:關鍵問題是還沒有獲得技術突破,催化劑成本沒下來,和鋰電池對比成本明顯高。日本搞了很長時間,他們進行大規模商用了?特斯拉為什么搞幾千個松下18650裝車上,不用燃料電池?如獲得突破有大規模商用推廣可能性,這些器件或者配套設備都不是問題。
觀點4:從技術角度來說,三元、固態,理論上能量密度和可持續性比較低,未來發展燃料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可以跟傳統燃油車相比的,但由于燃料電池發展投資高,產業鏈也很長,所以必須從國家頂層設計、能源角度、戰略角度和安全角度考慮。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觀點5:氫燃料電池主要的成分是氫,在使用壽命結束后,并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鋰離子電池因含有重金屬鎳、鈷、砷等有毒污染物,所以必須要進行回收處理。此外,氫燃料電池在衰減、能效轉化、易維修程度等多方面有著顯著優勢。
安全派
觀點1:自從總理從日本回來,感覺風向就變了,想想未來馬路上跑的都是無污染的清潔汽車,確實有點期待和興奮。只是安全問題還是不容小覷啊!
觀點2:燃料電池由于原料氫氣易燃易爆,市場普遍擔心其安全性問題。但業內專家表示,從氫氣的特性、儲運過程、燃料電池車輛的安全設計、事故和極端情況下的車輛安全、加氫設施的安全規范5個角度全面分析了氫氣的使用安全問題,結論是:氫氣安全性并不差,足以媲美傳統燃料和鋰電。而且現在車用儲氫裝置都采用碳纖維材料,在80km/h速度多角度碰撞測試中都可以做到毫發無損。
觀點3:加氫站大規模儲存的不是氫,是甲醇,安全性并沒大問題。
支持派
觀點1:從國家的扶持力度就可以看出未來的發展趨勢,氫燃料電池從耐用性和環保方面必將取代鋰電池,在未來的幾年內必然是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的時期。
觀點2:氫燃料作為一種零排放、無污染的新能源,是國家實現節能減排和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建議由國家層面統籌規劃,將氫能從國家發展重點方向升級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做好頂層設計,促進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觀點3:我國急需加強氫能源基礎設施尤其是加氫站的建設發展,理順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鏈,以此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分析派
觀點1:燃料電池汽車的優勢顯而易見,但高壓儲氫是其推廣的瓶頸,不宜盲從,需合理布局。燃料電池汽車只是氫能產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需要做。
觀點2:氫能產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單純靠市場和企業無法完成,要充分發揮體制優勢,因此國家頂層設計尤為重要。可參考國際有效的氫能項目管理機制,從材料到運輸、加氫到運行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清晰、規范、系統化的頂層設計。
觀點3:燃料電池從根本上來說其實并不適合用于汽車,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說氫氣罐的存放、加速性能等。更適合儲能,特別是國內棄風棄光以后的負電價。
觀點4:氫能產業未來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一是產業化、商業化進度較慢,一些關鍵技術與國外還存在差距,產業鏈較為薄弱、工程化的能力還須提升;二是在基礎設施方面,制氫、供氫、加氫的系統先進性有待提升,制氫成本亟待降低;三是要加強企業主體作用、提升技術標準和檢測體系,同時加強國際合面。
觀點5:氫燃料電池的未來也與基礎設施建設息息相關,不能只看一端。國家政策傾斜是好事,說明有引導。但未來能否發展其重點依然是產業上的發展方向。沒有配套建設,沒有產業發展,一切都是空話。
觀點6:目前氫燃料在車用產品上,市場尚未形成規模,主要依賴國家補貼的推動。對我國而言,氫能的主要來源應是可再生能源,同時可再生能源也需要氫能進行儲能,二者相互需要,只有這樣,氫能才真正具有戰略意義。最終的集中儲能應是氫能,氫氣也可直接進入輸送管道,這是集中式、大規模、長時間可再生能源儲存的最佳方式。
總結
我國在氫燃料電池的發展上有一定的優勢:(1)我們有豐富廉價的氫能資源,非常適合于引領全球。(2)國家政策傾斜,補貼力度很大。
但也有一定的不足:
(1)產業鏈不完整、不配套。中國的氫能是從小公司開始的,幾乎全是創業企業,從技術部門發動的。現在大企業進來時間還很短,不同于日韓的大公司起步,所以我們產業鏈不完整、不配套,成本降不下來,一個進口的空壓機幾乎相當于先進技術國整個動力系統的成本。
(2)關鍵零部件和產品的差距大,動力系統的膜電極、空壓機、氫泵以及儲氫瓶、加氫槍和軟管等加氫站的關鍵部件都是進口,對高壓氫用材料也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安全性隱患巨大。
氫燃料電池要想成為真正的顛覆性技術,還需要降低成本、提升性能,亟待發展的不僅僅是氫燃料電池本身,還需要整個動力系統包括相關零部件的協同合作,這是一條漫漫長路,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去攻堅。
上一篇: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的一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