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290次 | 2020年12月07日
介紹電池的電動勢和電壓
電池的電動勢和電壓
(1)電動勢
電池的電動勢(E)等于構成電池的兩個電極之間的平衡電勢之差,即
E=+-EE-
在等溫和等溫條件下,當系統發生變化時,系統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減少等于所做的最大非膨脹功。假如非膨脹功只是電功,那么
ΔGT,P=-nFE
式中,n為氧化還原反應中電極電子的計量系數。當電池中的化學能不可逆地轉化為電能時,兩極之間的電位差E'必須小于可逆電動勢E。
ΔGT。P=nFE
式(1-21)給出了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最大極限,為提高電池性能供應了理論依據。
電動勢(Electromotiveforce,emf)是理想平衡狀態下的理論值,由電池正極和負極活性物質的電化學活性決定。MH/Ni二次電池的電動勢約為。50V,實際電池電壓低于此值。
(2)開路電壓和工作電壓
開路電壓是指電池處于開路狀態(幾乎沒有電流)時兩極之間的電位差,一般用V表示:
Von=+
電池的開路電壓等于電池的正負混合電位之差。它的高度取決于電池正極和負極材料、電解質和溫度條件等的性質,但與電池的幾何結構和外部尺寸無關。電池的開路電壓一般小于電動勢。
工作電壓是指電池在放電過程中接好負載后,由兩極所顯示的電壓,又稱負載(負載)電壓或放電電壓,其中電池放電的初始電壓稱為初始電壓。由于歐姆電阻和過電位的存在,電池的工作電壓低于開路電壓,當然也低于電動勢:
V=E-IR=E-I(R+Rf)
或
V=E-η+-η-IR=+-phiphi-IR
eta+和eta-的類型分別為陽極極化和陰極過電位;I是電池的工作電流;R分別和射頻歐姆電阻和極化電阻;當電流通過時,+和-分別為正電極電位和負電極電位或極化電位。
電池的工作電壓與放電系統,也就是說,各種條件規定的電池放電,放電模式重要包括持續或間歇,外部阻力和放電電流的大小,放電時間的長度,確定最終的電壓和放電環境溫度。
(3)額定電壓
額定電壓,額定電壓或額定電壓,是指開路電壓值最低的電池(保證值),或者它是標準的電池的電壓在規定的條件下,也就是說,整個過程的平均電壓當電池0.2攝氏度乘數放電。額定電壓可簡單區分電池系統:堿錳電池1.5v、鎳鎘電池1.2v、鉛酸電池2.0v、鋰離子電池3.6v等。
(4)放電終止電壓
關于所有二次電池,放電終止電壓都是一個必須嚴格控制的重要指標。放電終止電壓又稱放電截止電壓,是指電池放電時,將電壓降至最低工作電壓是不適宜繼續放電的。根據不同類型的電池和不同的放電條件,電池的容量和壽命要求不同,所以規定的放電終止電壓也不同。一般情況下,在低溫或大電流放電時,終端電壓較低;當小電流長時間放電或斷續放電時,應設置較高的終止電壓值。
(5)充電壓力
充電電壓是指蓄電池在充電時,外部電源對蓄電池兩端的電壓進行調節。充電的基本方法有恒流充電和恒壓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