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665次 | 2018年06月28日
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優勢及突破
新能源汽車電池突破
“在過去一年里,電動汽車產業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形勢很喜人。”1月7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召開釣魚臺論壇前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質量發展轉變的主要表現為:正向開發幾乎完全取代了逆向開發、創新能力持續提高、整體技術水平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電動汽車在用戶和市場上的接受程度迅速提高;主要產品從中低檔轉向了中高檔,部分已經提出要瞄準高檔車、豪華品牌。
同時,當全球主要汽車企業爭先恐后地公布向電動車轉型時,我國電動汽車的產業體系在逐漸完善,主要零部件特別是動力電池方面,始終保持國際一流的水平,主要零部件水平、配套能力提升很快。
性價比將超燃油車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2017年,1-11月份我國新能源車累計銷售60.9萬輛,同比增長51.4%,距離完成70萬輛的年度目標僅一步之遙。有專家預測,12月的銷售數據還沒有出來,不過2017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可能超過80萬輛。
“電動汽車再往前發展要跨越一個臨界點,就是電動車的性價比達到和超過燃油車,如果跨過了這個坎,電動車就可以依托市場力量自主發展了,現在還得靠政策、靠政府補貼。”陳清泰告訴記者,當財政補貼完全取消之后,雙積分政策作為替代政策,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將在2020年12%的基礎上,繼續上調。
這個臨界會出現在什么時候?陳清泰的判斷是,大約在2025年前后。
對此,陳清泰建議車企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準備:首先是在財政補貼退坡之后,做好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工作,另外電動車自身要通過輕量化、節能化提高性價比;其次,產品技術要雙線特種,其中一條戰線是完善汽車的行駛功能,另一條戰線則是將智能網聯和共享化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上;第三,自動駕駛是爭奪未來的一個制高點;第四,在有限的時間要抓緊做品牌建設。
同時,隨著汽車產業與電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新勢力造車公司,從跟隨到影響全球,中國汽車產業正在走出了一條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道路。
“要在電動汽車上真正在全球站住腳,或者干出我們的特色,要是完全依賴電動化也是沒戲的,很難比傳統汽車做得更好。但是如果在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出行等方面能夠發力的話,完全有可能戰勝,因為這是我們的強項。我非常希望互聯網企業要大跨度進入電動車行業,要分享這塊蛋糕,改變傳統汽車的基因。”陳清泰說。
不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強調,雖然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通常來說是電池、電機、電控,然而對整車廠來說,它們更多地是做品牌、技術、營銷服務的集成。
相比傳統汽車,這一點在電動車上體現尤為明顯,而我國車企與國外車企差距更多的是表現在綜合電耗上。“日產的新一代聆風,在歐洲工況下40度電跑300多公里,在日本工況下甚至可以跑到400公里,我們國家車企和他們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歐陽明高告訴記者。
動力電池比能量突破很大
歐陽明高同時表示,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技術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已達到150瓦時/公斤甚至以上,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有望于2020年前實現300瓦時/公斤目標。
2017年3月1日,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四部委印發的《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中提出了動力電池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超過30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使用環境達-30℃到55℃,可具備3C充電能力。到2025年,新體系動力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單體比能量達500瓦時/公斤。
“目前國內外技術研發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不過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是安全性。”歐陽明高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專項研究方面,寧德時代新能源、天津力神、合肥國軒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技術突破。
據了解,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304瓦時/公斤,循環壽命基本上在1000次左右,安全性檢測全部通過;另外力神和國軒團隊循環壽命和能量密度與目標要求相差無幾。
但我國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并不均衡。歐陽明高告訴記者,當前我國動力電池研究具體可總結為四個方面:一是2020年300瓦時/公斤的單體比能量可實現產業化,但安全性要加強;二是作為實現遠期目標的兩類新體系,鋰硫、鋰空氣電池方面,目前國內外進展相對緩慢,2017年沒有看到突破性的進展;三是固態電池的研發產業化持續升溫,但受到固/固界面穩定性和金屬鋰負極可充性兩大問題的制約,真正的全固態鋰金屬負極電池還沒有成熟,但是以無機硫化物作為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出現突破;四是中國在高容量富鋰正極材料方面,2017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基于高容量富鋰正極和高容量硅碳負極的革新型鋰離子電池比鋰硫和鋰空電池更具可行性。
據此判斷,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將實現300瓦時/公斤、比功率達1000瓦時/公斤,循環1000次以上,成本0.8元/瓦時以內;2020-2025年,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從300瓦時/公斤可以提升至400瓦時/公斤,每瓦時成本從0.8元降到0.6元以內。
“2025年,具備一般性價比的純電動轎車合理的里程是300-400公里。但2030年,最大的技術突破將體現在電解質上,固態電池會規模產業化,電池單體比能量有望沖擊500瓦時/公斤。2030年,常規的性價比車型,續航里程應該可以達到500公里以上。”歐陽明高稱。
汽車電池技術最新突破
前不久美國菲斯科汽車發布的一則專利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它所研發一種固態電池,能僅用1分鐘的充電時間,將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提升到804公里,并且能在2020年通過材料和制造技術的進展將成本降到常規鋰電池的三分之一。
固態電池也由此進入大多數人的視野,其實從原理上說和目前的液態鋰電池是一樣的,最大的區別就是電解液變成了固態,憑借密度、結構優勢將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在一端,可以傳導更大的電流,電池容量因此大幅度提升。
固態電池最顯著的特點有兩個,一是能量密度大,很多實驗室已經做到了300-400Wh/kg,這是傳統鋰電池的2.5-3倍,另外就是更安全,更大程度杜絕了電池破裂或高溫等意外帶來的燃燒隱患。
當然固態電池也有缺點,就是電導率總體偏低、內阻較大、充電速度慢,至于美國菲斯科汽車如何做到充電1分鐘,續航800公里,那是它的核心機密了,
總的來看,如果固態電池能真正低成本產業化面向市場,將徹底解決當前電動汽車普及的核心難題,新能源汽車將真正做到殺死汽油車。
上一篇:鋰電池運輸新規則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