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45次 | 2023年09月05日
什么是膠體蓄電池?膠體蓄電池的維護方法介紹
膠體蓄電池也是鉛酸蓄電池的一種,對液態電解質的普通鉛酸蓄電池的改進,用膠體電解液替代了硫酸電解液,從而在安全性、蓄電量、放電性能和使用壽命等方面有所改善。目前,膠體蓄電池被廣泛應用于發電、通信、汽車、應急照明等領域,為何它這么受歡迎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下膠體蓄電池的技術原理,揭開它走紅的面紗。
歷史回顧
鉛酸蓄電池問世至今,一直被人類廣泛的利用于各個領域。普通鉛酸蓄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后,電解液水分降低導致硫酸濃度發生變化,后期加水維護繁瑣;另一方面,充電過程中酸霧析出,對環境和設備造成一定危害,為了將電解液牢牢鎖住,膠體電解液的鉛酸蓄電池應運而生。
起初膠體蓄電池使用水玻璃制成電解液,將其直接加到干態蓄電池中,這樣有效的固定了電解液并減少酸霧析出,但電池容量要低20%左右,因而沒有發展起來。直到上世紀80年代,我國逐步引入德國陽光公司的膠體電池,才使膠體電池受到廣泛關注。
膠體電池含義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一般來說,電解液呈膠態的鉛酸蓄電池通常稱之為膠體電池,最簡單的方法是在硫酸中添加膠凝劑,使硫酸電解液變為膠態。
膠體蓄電池與普通鉛酸蓄電池的差別,從最初理解的電解質膠凝,進一步發展至電解質基礎結構的電化學特性,以及在板柵和活性物質中的應用推廣。例如非凝固態的水性膠體,從電化學分類結構和特性看同屬膠體電池;另如在板柵中結附高分子材料,俗稱陶瓷板柵,亦可視作膠體電池的應用特色。
膠體蓄電池工作原理
膠體電池的基礎工作原理與普通鉛酸蓄電池相同,但其電池內的硅凝膠是以SiQ質點作為骨架構成的三維多孔網狀結構,它將電解液包在內部,當電解液灌注的硅溶膠變成凝膠后,骨架進一步收縮,使凝膠出現裂縫貫穿于正負極板之間,給正極析出的氧供應了到達負極的通道。不難看出,膠體蓄電池與AGM蓄電池的密封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差別在于電解液的固定方式和供應氧氣到達負極通道的方式有所不同。
1、放電后及時充電,不要等電池放光了再充。
2、充電器要用質量好的,這對電池壽命的影響很大。
3、電池要充足電存放,存放處應陰涼干燥,不要靠近熱源,不要陽光直射。存放一個月以上使用前應補電,存放三個月以上應做一次深充放。
4、天熱時充電注意電池溫度不要過高,別把電池充鼓了,如手摸太熱,可以停一停再充。冬天溫度低,電池容易充不足,可以適當延長充電時間(如10%)。
5、如是一組電池,當發現單只落后時應及時更換,可以延長整組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