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26次 | 2011年04月16日
質量升級,傳統電池大有作為
據江門市政府網站報道,江門市三七電池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實際控制人是一個當地老板,現有各類干電池年生產能力6億只,80%以上產品出口,2010年更是達到88億只電池的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實現出口銷售額8000多萬美元。
三七鋰電池的前身是由傳統國企改制而來,原國營三七電池廠成立于1958年,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十多年時間里一度輝煌,即使生產工藝落后的糊式(鋅錳)電池,也曾在1989年達到鼎盛時期,期間工廠職工數達到2200多人,行業內無人不曉“777”品牌。
但隨著市場上電力供應日漸充足,有競爭力的企業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三七電池性能不足、成本企高、價格較貴的問題充分暴露,市場占有率越來越低,到新世紀開元之年,一度瀕臨絕境。
2004年,企業引進新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公司走上民營化的道路,經過改制后的企業引進新的生產線,大打質量翻身仗,走上了產品升級、質量取勝之路。目前,三七電池仍以一次電池生產為主,但電池放電性能得以完善,性價比提高,在保有中東、非洲低端市場的前提下,進一步開拓了高端的歐美、東南亞市場,為企業留出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三七鋰電池的前身是由傳統國企改制而來,原國營三七電池廠成立于1958年,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十多年時間里一度輝煌,即使生產工藝落后的糊式(鋅錳)電池,也曾在1989年達到鼎盛時期,期間工廠職工數達到2200多人,行業內無人不曉“777”品牌。
但隨著市場上電力供應日漸充足,有競爭力的企業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三七電池性能不足、成本企高、價格較貴的問題充分暴露,市場占有率越來越低,到新世紀開元之年,一度瀕臨絕境。
2004年,企業引進新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公司走上民營化的道路,經過改制后的企業引進新的生產線,大打質量翻身仗,走上了產品升級、質量取勝之路。目前,三七電池仍以一次電池生產為主,但電池放電性能得以完善,性價比提高,在保有中東、非洲低端市場的前提下,進一步開拓了高端的歐美、東南亞市場,為企業留出了充分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