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12次 | 2021年06月22日
人造石墨負極市場“酣戰”
據公開信息,三月十九日,上海杉杉與我國石油錦州石化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在針狀焦、石油焦、煅后焦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
作為全球負極材料龍頭,上海杉杉是國內第一家人造石墨生產公司,而錦州石化則是國內第一家石油針狀焦生產公司,且具備中石油背景的廣泛油漿來源。
兩家頭部公司的合作,備受業界關注。
2020年四季度以來,負極材料進入爆發式上升,面對未來幾年確定性的市場需求,如何保證原材料的穩定安全供給,平抑上游資源價格的周期性波動,將是負極公司市場角力的關鍵。
上海杉杉與錦州石化的合作,就是在為接下來的市場爭奪戰儲備糧草。占據其業務90%以上的人造石墨,正是全球鋰電負極領域的“主戰場”,圍繞于此,頭部負極公司的廝殺,正變得愈演愈烈。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人造石墨唱主角市場份額占比81%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負極材料出貨總量達37萬噸,同比上升34.9%。其中,人造石墨出貨量30.1萬噸,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78%進一步提升至81%。
過去5年,人造石墨的出貨量一路高歌猛進,從2016年的8.03萬噸上升至2020年的30.1萬噸,年均復合上升率近40%。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
高上升背后的驅動邏輯重要包括:
一是國內動力鋰電池負極以人造石墨為主,2015~2020年,國內動力鋰電池裝機量持續上升,帶動人造石墨需求一路上升。
二是在數碼3C領域,人造石墨以其優異循環性能占據主流,智能手表、TWS耳機等新興數碼產品,帶動高倍率電池新增需求,進一步加大人造石墨需求量。
從市場競爭格局看,人造石墨行業呈現出頭部公司集聚的明顯趨勢。2020年,出貨量TOP5公司市場集中度占比為76%,其中,TOP3公司江西紫宸占比21%,上海杉杉占比19%,東莞凱金占比16%。
同時,為了應對下游市場的規模上量及降本需求,上述公司開始在產量規模建設、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等環節發起新一輪“軍備競賽”。
數碼3C領域:快充負極需求持續上升圍繞TOP3電芯公司博弈
表面平靜的數碼3C電池領域,其實依然暗流洶涌。GGII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3C數碼電池出貨量為31GWh,增速8.8%,預計未來5年,市場增速將維持在5%~10%范圍內。
備注:以上不含電動工具、二輪車等小型電池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2021年三月
目前,手機、平板產品關于2C、3C需求正在成為標配,在高端旗艦機型上,關于5C及更大倍率的需求也開始出現。在智能手表、TWS耳機等新興數碼產品領域,電池則需求集中在5C及更大倍率產品。
數碼3C電池負極材料市場中,重要被杉杉與紫宸兩大公司瓜分,雙方齊頭并進,重要圍繞ATL、冠宇、鋰威三大客戶進行較量。
2014年~2017年,收益于數碼行業變革性發展,紫宸產品通過高能量密度系列,在1C、1.5C領域,占據著較高的市場份額;而杉杉自2018年起,通過自主開發碳化包覆技術,發力快充負極賽道,在2C、3C快充負極方向取得領先優勢,并在5C及更大倍率產品做了充足準備。
GGII認為,數碼3C負極領域技術門檻較高,客戶更側重于產品性能,未來幾年,仍將會是頭部兩大公司博弈和較量。杉杉經過幾年研發沉淀與蟄伏,快充產品市場表現強勢;從電芯廠獲悉,2021年杉杉在數碼市場份額已超過紫宸。
動力鋰電池市場:規模成本、產業鏈整合是關鍵
毫無疑問,動力鋰電池是鋰離子電池市場占比最大的終端市場,也是負極材料公司廝殺最為激烈的戰場。
GGII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車用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為80GWh,同比上升12.7%,占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56%的份額。
目前,動力鋰電池負極領域重要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動力鋰電池市場預期樂觀,負極材料公司規模是關鍵。
GGII預測,到2025年全球動力鋰電池需求量將達到1000GWh,相應負極材料需求量將達200萬噸。
頭部公司紛紛加大產量布局,截至2020年杉杉已經具備10萬噸的年產量,2021年位于包頭的二期6萬噸項目計劃投產,同時了解到杉杉正在各地擴產拿地,進一步擴充產量;璞泰來通告信息顯示,已在四川拿地擴建一體化基地,迎接未來動力市場。
二是降本壓力巨大,產業鏈整合大勢所趨。
降本是動力鋰電池主旋律,石墨化在負極成本中占比在50%左右,圍繞于此,幾乎所有的負極公司都在加大石墨化的投入力度。
從目前負極廠家布局來看,杉杉一方面自建箱體爐石墨化并通過技術革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入股收購現有坩堝石墨化產量,雙管齊下;紫宸亦布局了山東興豐與內蒙興豐的石墨化產量;這種前瞻性的布局的優勢將在后續的市場競爭中逐步體現。
與此同時,頭部負極公司與上游原材料的深度綁定正在成為趨勢。杉杉科技與錦州石化的合作就是在為接下來動力鋰電池領域的大規模增量做原材料儲備。
GGII分析認為,技術研發、規模成本、產業鏈協同整合將成為人造石墨領域競爭的核心變量,未來幾年,市場需求將會大幅提提升,能在上述幾個環節緊跟客戶節奏的公司才有可能成為最后贏家。
上一篇:瀚川智能賦能鋰電智能制造升級
下一篇:動力鋰電池智能化物流系統四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