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81次 | 2021年06月24日
首個可再生發電側儲能補貼方法落地
國內首個針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側儲能的補貼方法在青海省落地。
近日,青海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能源局聯合下發《有關印發支持儲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明確了運營補貼方法及補貼對象等,利好可再生能源發電側儲能發展。
試行通知指出,對新能源+儲能”、水電+新能源+儲能”等項目自發自儲設施發售電網電量,給予0.1元/kwh運營補貼。同時,經認定使用青海省當地產儲能電池60%以上的項目,在上述補貼基礎上,新增0.05元/kwh。
試行通知強調,新建新能源項目,其儲能容量原則上不低于新能源項目裝機量的10%,且儲能時長要求2小時以上。
并優先支持儲能配比高、時間長的一體化項目,且新建、新投運水電站同步配置新能源和儲能系統,使新增水電與新能源、儲能容量配比達到1∶2∶0.2。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本次補貼對象為2021、2022年投產的電化學儲能項目,由電網公司每月按電量及時足額結算,補貼資金納入電網公司第二監管周期輸配電價降價預留資金統籌解決,補貼時限暫定兩年,至2022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截止。
作為儲能領域發展大省,青海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指出,發展儲能產業,貫通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推進鋰離子電池及終端應用產業高端化發展,配套發展光伏制造、風電裝備,建設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基地。
GGII初步統計,2020年我國儲能鋰離子電池出貨量16GWh,其中電力儲能6.6GWh,占比41%,通信儲能7.4GWh,占比46%,其他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工業等領域用儲能鋰離子電池。
2020年電力儲能仍處于產業化早期,在新能源并網、電力輔助補償政策、電力價格調整等新一輪利好因素支持下,GGII認為,2021年我國儲能鋰離子電池市場(電力儲能鋰離子電池+通訊儲能鋰離子電池)將迎來需求拐點。
下一篇:展望鋰離子電池新十年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