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88次 | 2021年10月14日
普及還需3~5年,燃料動力電池車發展問題何解?
八月三十一日下午,在2019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我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表示,不管是從續航里程、加氫的時間,還是從駕駛人員的感受以及舒適性來看,燃料動力鋰電池車的性能都達到了燃油車的水平,但發動機的成本和運行費用還比較高,使得燃料動力鋰電池不能完全代替燃油車。衣寶廉預計燃料動力鋰電池車普及還要3~5年。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持續升溫,截至目前已建成加氫站30座,推廣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超過5000輛,共有30多個地方出臺相關支持政策,超過400家公司正在從事相關業務,初步建立了產業鏈體系雛形,基本掌握了部分關鍵技術。然而,行業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1、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發展面對的四大問題
與國際領先國家相比,我國技術進步較慢、產業化和商業化進度仍然滯后。重要面對以下四方面問題。
01|國家層面缺少針對氫能及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戰略規劃。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我國全面推動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策略,符合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的客觀實際,但我國要加強對氫能及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戰略儲備、前瞻布局和切實投入,防止出現戰略誤判和關鍵短板。目前,我國氫能及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戰略規劃大多分散于其他產業政策中且不全面,缺少專門針對氫能及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發展戰略和執行計劃的頂層設計,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發展前景仍不明確。
02|我國尚未形成分工明確和權責清晰的氫能及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管理體系。
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鏈較為復雜,包括制氫、儲氫、運氫、加氫、零部件及整車生產、車輛運營等,行業管理更是涉及諸多部門,尚未形成分工明確和權責清晰的管理體系,難以集中力量推動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目前從氫源到儲運、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的多個環節尚未打通,仍面對加氫站建設用地難、建設審批主管部門不明確、氫能按照非能源管理、加氫站不能采取現場制氫、缺少安全監管措施等問題。
03|我國科技創新政策和研發體制仍不完善,缺少持續性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
前瞻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究沒有精準發力,尚未形成以公司為主體的協同創新機制,大公司牽頭項目較少,更多的是依靠研究所、大學搞研發,關鍵技術沒有顯著進展,大量研發成果“只開花、不結果”,缺乏產學研的有效溝通和轉換,導致我國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鏈比較薄弱,工程化能力明顯不足。燃料動力鋰電池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整車集成及耐久性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大部分核心部件仍然依賴進口。
04|四是政策支持方式方面,單純的購置補貼政策已經難以撬動產業技術提升和規模化發展。
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問題,還依賴于整個氫能產業鏈的發展,而且還要解決管理與成本問題,比純電動汽車推廣難度更大。目前,加氫難、加氫貴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單純的購置補貼已經難以推動產業發展,亟需加快轉變補貼政策支持方式。
2、推動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建議
目前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大規模、全領域推廣的條件尚不成熟,一方面仍存在技術可靠性差、成本高和加氫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另一方面尚未推動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廣的政策環境。建議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構建持續穩定的政策體系,帶動公司加大投入,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創新,培育氫能供應鏈和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鏈,加快實現我國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商業化推廣。
01|明確戰略規劃,調動產業積極性。
加快出臺國家層面的氫能及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戰略規劃,進一步明確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戰略導向,調動全產業鏈研發和生產投入積極性,形成發展合力,推動產業加快發展。盡快出臺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方法,明確加氫站建設審批及管理辦法,推動形成適度超前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降低車用氫能成本。
02|開展試點示范,破除產業化障礙。
建議加快開展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試點示范,重點在積極性高、經濟基礎好、氫能資源豐富、具備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基礎、有市場需求的地區開展試點示范。通過一定規模的示范運行,探索、研究和完善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相關政策、標準法規和管理體系,推動明確氫能產業主管部門、加氫站規劃和監管部門等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和分工,破除產業發展瓶頸。
03|加大研發支持,提升產業化能力。
建議加大研發支持力度,重點扶持領先公司和研發機構,集中有限資源加快攻克前瞻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對率先開發生產性能媲美國際水平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公司給予獎勵。加快建立以公司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研發創新體系,促進實驗室成果加速向產品化、產業化轉化,提高核心零部件技術水平和工程化能力。
04|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國際化發展。
進一步加強在氫能和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領域開展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合作。鼓勵大學、研究機構在技術標準和檢測能力方面開展合作。支持公司、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基礎和前沿技術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在國外設立研究機構。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培育和引進國際創新型領軍人才。
目前我國純電動汽車已經實現國際并行甚至領跑,但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拉大。歐美日韓均已明確氫能與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國家戰略地位,出臺了購車補貼、稅費減免、加氫站建設補貼、研發支持等政策,并積極推進示范運行,其中韓國還將通過制定或修改一系列法律法規掃清氫能及加氫站發展障礙。我國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政策對行業技術進步和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推動用途仍有待提升,還未建立以公司為主體的協同創新機制。建議加快完善我國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政策體系,為行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此外,除了完善政策環境,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市場的持續發展更要有認可度高的產品和可盈利的商業模式,獲得消費者的普遍認可,更要行業公司的共同努力。
《我國化工信息》
作者:我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政策研究中心王佳劉金周
下一篇:機房蓄電池到底該幾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