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22次 | 2021年11月05日
德國科學家揭開鋰離子電池老化之謎
近日,一個德國研究小組發現了鋰離子電池容量損耗的關鍵,并期望研究結果能為更高效的電池制造指明方向。
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單電池中的活性鋰隨著溫度的變化在各種副反應中被慢慢消耗--在25℃時的影響相對較弱,但在60℃時則相當強勁。
盡管具有石墨陽極的鋰離子電池在1989年才被注冊專利,但已經成為了從小型電子設備到汽車,以及火車等機械運作的重要部分。
但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弱點--電池潛在容量的老化,直到現在該過程還沒有被人們完全理解。
具有石墨陽極的鋰離子電池在首次充電時便經歷了第一次顯著的容量流失,流失率高達10%。此外,每次充放電循環也進一步降低存儲容量,盡管每次只損失微小的量。同時,容量也會在單純的電池存放中流失--尤其是存放在室溫以上的環境時。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形成過程中的顯著容量損失是由陽極上安撫層的積聚所造成。這消耗了活性鋰,但也保護電解質防止其在陽極分解。電池制造商通過試驗已明確了電極材料和鋰之間的最佳關系,研究人員表示。
“現在通過使用我們的成果,每個流程都可以得到改善,”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電子化學系博士后研究生IrmgardBuchberger說。“比如,其可能性包括提高積聚的安撫層的添加劑,或在陰極表面進行修飾。”(文/譯:Jan)
下一篇:鉛酸蓄電池需求前景面對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