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17次 | 2021年12月30日
嵐圖拒做針刺試驗 動力鋰電池安全新標準惹爭議
文|王帥國
繼比亞迪“刀片電池”與廣汽埃安“彈匣電池”以針刺試驗對外證明電池安全性后,嵐圖汽車也在外界的見證下,在天津我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對自己的電池做了多項試驗,但并不包括針刺試驗。
九月十七日,東風汽車旗下高端智能電動品牌——嵐圖汽車公布了自研電池系統技術,并在中汽中心試驗室對嵐圖FREE純電版、增程版電池,進行擠壓、碰撞、高溫淋水等安全測試。
在所有的測試環節,嵐圖電池的電池都表現良好。但令外界好奇的是,嵐圖電池為何沒有做被看做電池試驗中較為權威的針刺試驗?
對此,嵐圖汽車新能源技術總監黃敏表示,“在我們開發(電池)的過程中兩者(針刺與加熱試驗)都會做。但在我們真實的使用場景中,有多少用戶的車輛發生過電池被鋼板或者針扎進去的事情呢?另外,從過去試驗室統計的結果來看,針刺試驗的重復性(復現性)不太好。一個重復性不太好的試驗,我們沒有把握說這就是我試驗的最后結果,是我安全性的一個體現。所以,我們還是選擇用比較可控的加熱的方式來做的試驗。”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實際上,針刺試驗由于存在與實際失效模式不相符等原因,而在今年被叫停。2020年五月,工信部公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相比2015舊版國標《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新標準去除了針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針刺試驗。而新國標已于今年一月一日開始執行。
有關新國標中將針刺試驗去除一事,行業人士持不同看法。其中,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在2021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針刺試驗是動力鋰離子電池測試中非常有效、苛刻的一種方法。因此,他建議讓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針刺試驗再次歸回到強制性標準中,同時把目前熱擴散試驗要求的不短于5分鐘,提升到不短于30分鐘。
而三星SDI我國區xEV&ESS業務總監張愛東則認為,加熱試驗由于電流可控、加熱功率和電阻可控等優勢,在開發階段作為防止電池熱擴散、熱失控的試驗更為合理。“加熱的時候中間和周邊的電芯都被加熱,因為測試評估的是周邊的電芯會不會被引燃、被擴散,這樣的話,我們認為加熱方式應該是更為嚴格的試驗。”而針刺試驗由于試驗標準的不統一,例如,國家此前有關針刺試驗中針的直徑的標準規定較為寬泛(3到8毫米)、沒有對針刺的位置做規定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引起試驗結果存在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嵐圖汽車此次公布的“琥珀”“云母”兩套電池系統,均選用對安全性更為敏感的三元鋰電芯(三星SDI的圓柱電芯)。其中“琥珀”電池系統技術應用于嵐圖FREE純電版,“云母”電池系統技術則應用于嵐圖FREE增程版。在此次測試中,嵐圖“琥珀”“云母”電池系統有關熱失控的控制時間達到30分鐘。
據了解,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嵐圖汽車開發出“三維隔熱墻”技術,即在電池包內使用無熱擴散的隔熱阻燃材料,對每個電芯實現單獨的立體包裹。其中,“琥珀”電池系統在電池包內使用充滿帶硅基的高分子隔熱阻燃材料,“云母”電池系統則采用氣熔膠隔熱阻燃防護層。
此外,嵐圖汽車還在車身防護、高強框架、壓力傳遞、形變吸能和電池雙保險的電池安全結構設計等方面,對電池安全設置了多重保護。
盡管公布了兩套自研電池系統技術,但嵐圖汽車并不打算自研電芯。據了解,在眾多車企中,僅有比亞迪的電芯為自研,大眾汽車的“標準電芯”是與供應商一起設計研發,并已經計劃做頭部電池供應商,此外,通用汽車也于上海建有前瞻電池試驗室。而嵐圖、蔚來與特斯拉等采用的是電芯外包、電池系統自研模式,理想、奔馳的電芯與電池系統則為全外包形式。
隨著行業有關電池安全技術的不斷提高,國內消費者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正在不斷攀升。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八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已經超過17%。
正是在八月,嵐圖汽車旗下首款車型嵐圖FREE迎來了第一個月交付:22天公交付408輛。此前八月三日,嵐圖汽車官宣嵐圖FREE上市43天收獲3689輛大定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