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79次 | 2022年01月12日
充電鋰電池行業迎來"黃金時代"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爆發式上升,和新能源汽車"休戚相關"的鋰離子電池亦迎來"黃金時代"。
受此影響,A股多家和鋰離子電池產業相關的公司的業績多數出現上升。根據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七月三十一日,117家鋰離子電池概念相關上市公司中,共有85家公布了半年報業績預告,其中66家預喜,占比77.6%。
要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爆發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公司正蜂擁進入鋰離子電池行業,其中不乏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業績上升,通過跨界收購進入,新一輪鋰離子電池投資過熱勢頭正在顯現。對此,廈門大學我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八月四日向記者表示,電動汽車目前存在過熱現象,因為現實當中部分廠商并不是很賺錢,假如鋰離子電池公司在擴大生產后,下一波電動汽車數量沒有跟上來的話,鋰離子電池行業就會存在較大的風險。
多數概念股業績預喜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七月三十一日,在85家鋰離子電池相關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報預告中,預計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有7家;超過1億元的有39家,占比45.88%;預計凈利潤為負的,僅有5家。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鋰離子電池龍頭公司天齊鋰業(002466,SZ)、贛鋒鋰業(002460,SZ)、冠城大通(600067,SH)等業績表現突出。天齊鋰業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3億~9.3億元,同比上升11.14%~24.53%。贛鋒鋰業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5.28億~6.68億元,同比上升90%~140%。
對此,林伯強認為,"政府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因此鋰離子電池行業的需求量會很大,由此鋰離子電池公司業績就會比較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作為"香餑餑"的鋰離子電池行業,亦吸引了一部分上市公司"跨界"加入鋰離子電池大軍,而這其中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除此次奧特佳(002239,SZ)和海四達重組失敗外,目前鋰離子電池行業還出現了佛塑科技(000973,SZ)13億定增鋰離子電池項目落空等失敗案例。此外,融捷鋰業、蘇州捷力、美拜電子3家鋰離子電池公司2016年業績對賭未達預期,未來這種失敗案例出現的可能性將會逐漸增多。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以來,動力鋰電池公司主動出嫁案例增多,重要源于兩方面原因:一是補貼退坡、預撥改為等政策正式實行所帶來的直接影響,電池公司和車企在補貼缺位期面對資金壓力;二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向好,電池公司投擴產步伐加速,流動資金緊張。
林伯強認為,上市公司跨界進軍鋰離子電池公司要謹慎。在他看來,目前新能源汽車很熱,但是現實當中廠商并不是很賺錢。"目前新能源汽車比較熱的狀態是不可持續的,接下來可能會降溫,或者回到現實中來,因此跨界進入和新能源汽車休戚相關的鋰離子電池行業,還要謹慎一些"。
我國能源網能源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韓曉平則表示,一些上市公司找不到新的利潤上升點,因此收購鋰離子電池公司,這里面不排除一些鋰離子電池公司并沒有那么大的經濟效益,但是整體來看,鋰離子電池行業還是比較爭氣的。
產量過剩背后:高端供應不足
根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售50.7萬輛,同比上升53%。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高上升,動力鋰電池產量一直存在缺口,供應不足,甚至一度出現"新能源整車公司銷量由電池公司的產量決定"的現象。為此在2015年、2016年,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的投資量持續上升,產量不斷擴大,由此動力鋰電池產量過剩的危機也逐漸顯現。
在去年七月二十日舉辦的"我國新能源動力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大會上,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吳伯榮指出,2016年年底,全國動力鋰電池規劃產量將達到60GWh,但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的動力鋰電池產量需求為30GWh。以此計算,2016年整體產量利用率約50%,大量產量將閑置或放空。
同時,在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高上升空間的誘惑下,動力鋰電池生產商們還在繼續擴大產量,我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實驗室主任、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動力鋰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曾在接受采訪時預測,2017年我國動力鋰電池規劃產量170GWh,170GWh大約可以滿足年產50萬輛電動大客車和500萬輛電動乘用車的總需求,而根據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測算,這可能是我國2025年后的目標。
而和上述情形形成反差的是,根據《上海證券報》的報道,在整體動力鋰電池出現產量危機的情況下,一部分下游的車企目前卻因電池供不應求而煩惱,由此造成了"高端產量不足、低端卻過剩"的情形。
對此,林伯強指出,上述問題反映的是,我國低端鋰離子電池的產量已經飽和了,但是高端鋰離子電池還是和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有差距,國內鋰離子電池的技術含量相較國外還是比較落后的。
"我們要注意到,要想創造更多的價值公司,不能老是發展低端,低端的盈利空間小,高端盈利空間大,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高端鋰離子電池上。"韓曉平講道。
今年年初,工信部部長苗圩則在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未來將加強產量調控,同時進一步推進技術進步,通過修訂新能源汽車生產公司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提高技術準入門檻,嚴防低水平重復建設。針對"散、小、弱"的發展格局,建立產量預警機制,引導公司合理規劃產量發展計劃。
下一篇:退役動力鋰電池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