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52次 | 2022年01月19日
誰是軟包鋰電池之王?
2008年,TSLA選定松下為獨家電池供應商。此后,松下電池開始在汽車領域嶄露頭角。
2012年,TSLA首款純電動家轎ModelS一經上市,便享受到眾星捧月的待遇,其搭載的松下18650電池也因此一炮而紅。
彼時,國內汽車專家也毫不吝惜贊美之詞,把這個在當時看來一致性好、性能穩定、能量密度高的圓柱形電池夸上了天。
TSLA大賣之時,松下也常年高居全球動力鋰電池銷量榜首。
在TSLA示范帶動的用途下,國內也出現一批公司開始將18650電池應用在電動汽車領域。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2016年,18650電池在國內迎來一波擴產高潮。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新增了近20條18650電池自動生產線。
當國內各大車企準備在新車型上搭載這款"神奇"的電池時,TSLA突然拋棄了18650。2017年一月四日,TSLA宣布和松下聯合研發的新型21700電池開始量產。
當時,馬斯克還在社交媒體上稱,18650電池的出現完全是一場歷史事故,它是早期產品的標準,現在只有21700電池才能滿足電動汽車對電池性能的要求。
馬斯克這番言論,并沒有讓國內投產18650電池的廠商喪失信心,反而激發出其前所未有團結斗志,他們甚至喊出:
"18650是全是界最牛B的電池。"
不了解當年有多少國內新車搭載了這款電池,只是那段時間媒體和車企大佬們接觸時發現,他們會時常把"我艸"掛嘴邊。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里有一句話:
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謊言,背后卻是晦澀難懂的真相。
1
不可否認,自TSLA"拋棄"18650電池后,這款電池便開始走下坡路。
數據顯示,2018年18650圓柱動力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裝機占比為6.7%,到了2019年上半年,18650圓柱動力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裝機占比僅為3.7%。
目前,18650圓柱動力鋰電池裝機率仍在下降,已有越來越多的車型和公司不再將18650電池作為動力鋰電池,未來很有可能徹底退出汽車領域。
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推動下,市場上出現了更多成組成本更低、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
目前來看,國內動力鋰電池重要形態有方殼、圓柱、軟包,市場滲透率最高的是方殼動力鋰電池,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主流地位短時間內難以撼動。
而和圓柱電池的衰落相比,軟包鋰電池近兩年似乎大有崛起之勢,目前占據10%左右的市場份額。原因是,該類電池相對更加符合我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趨勢。
首先,軟包鋰電池由于采用了疊加的制造方式,體積更加纖薄,能量密度更高。
其次,軟包鋰電池同樣可以根據不同需求進行定制。因為其體積的可控性同樣被汽車品牌所看重,特別是今年獲得較快的發展。
同時,軟包鋰離子電池是液態鋰離子電池套上一層聚合物外殼,在結構上采用鋁塑膜包裝,在發生安全隱患的情況下軟包鋰電池最多只會鼓氣裂開,因此安全性能更好。
誠然,軟包鋰電池的優點眾多,但也有明顯缺陷:
"一致性"比較差。
所謂"電池一致性"指的就是電池組的綜合性能,因為電池在不同溫度下的熱耗率(每出現1kWh的電能所消耗的熱量)是不相同的,這是由于電池內部的化學反應和溫度是密切相關的。
假如電池在絕熱或者高溫等熱傳遞不充分的內部環境中運行,電池溫度將會顯著上升,從而導致電池組內部形成"熱點",最終可能會發生失控。
因此,電池的一致性關于整個電池組的性能和壽命出現很大的影響。假如把軟包鋰電池成功應用到電動汽車上并保持穩定,就必須給它搭配更好的電池熱管理系統。
2
在軟包鋰電池領域,LG化學可以說是軟包動力鋰電池的技術標桿,其電池技術已得到主機廠的認可,并帶動了軟包鋰電池的供應鏈和相關工藝的成熟。
LG化學較早的導入了622體系的三元電芯,主流國外電動汽車里面如雷諾ZOE、雪佛蘭Bolt、日產聆風,奧迪e-tron、捷豹I-pACE和現代KONA等車型搭載應用。
2015年,當時的軟包鋰電池之王LG由于政策原因從我國撤出后,國內軟包鋰電池公司開始嶄露頭角。
這一年,孚能科技憑借三元軟包的能量密度優勢以及在北美的配套相關經驗積累,成功進入北汽新能源的供應體系,成為該車企主力供應商。
2015年在出貨量排行上,孚能科技還默默無聞。2016年,孚能科技出貨量達到341.68MWh,業界排名第13名。
2017年,軟包鋰電池迎來一波發展小高潮。從動力鋰電池裝機量TOp10來看,2017年在軟包動力鋰電池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孚能和捷威動力,尤其是孚能科技一度被冠以軟包"黑馬"榮耀,承載著pK國際軟包巨頭LG化學的希望。
2018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軟包動力鋰電池領域有了更多"看點":"獨角獸"CATL供貨日產,億緯鋰能和戴姆勒簽訂軟包供貨協議,國軒高科也開始投產軟包,捷威動力獲得復星投資劍指軟包動力前三位置,微宏動力破冰乘用車,桑頓新能源260wh/kg三元軟包電芯量產……
這些公司有國際一流車企的光環加持、資金背景雄厚的財團助力、裝機量及技術實力數據的支撐,大有爭奪軟包鋰電池領域領頭羊的雄心。
2018年國內動力鋰電池裝機量TOp20中,涉足軟包鋰電池生產的公司多達14家,占比達70%。
2019年,軟包鋰電池發展一路向好。在國內實現軟包鋰電池裝機的公司達到20家,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孚能、多氟多、卡耐、捷威、桑頓、河南鋰動、CATL、盟固利、微宏和萬向,10家公司合計裝機量2.42GWh,占整體的比重為92.6%。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動力鋰電池總裝機量為30.03GWh,同比上升了92.9%,其中軟包鋰電池裝機量為2.62GWh,占比8.7%。
隨著電池路線的發展,軟包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將不斷提升,未來軟包鋰電池在各類型電池中的占比有望繼續擴大。業內預測,到2030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459GWh,其中軟包鋰電池滲透率或將達到45%。
上一篇:外媒:TSLA將在印尼建造電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