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99次 | 2024年02月03日
鋰離子電池倍受青睞?
“儲能技術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大需求。大規模儲能技術可調控風能、太陽能發電的不穩定、不連續性,實現安全、穩定供電。大規模儲能技術是實現可再生能源普及應用的核心技術。”在近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儲能電池材料和技術大會上,山東泰汽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張風太向記者表示。
近年來,隨著電源投資不斷向清潔能源傾斜,電源結構持續優化,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比重及發電量比重均明顯提高。但是,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連續、不穩定、不可控的非穩態特性,這決定了迫切需要大規模儲能技術參與調節。
發展儲能技術正當時
電源結構優化任重道遠。日前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明確要求:“按照輸出與就地消納利用并重、集中式與分布式發展并舉的原則,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
伴隨電源結構優化的是儲能技術的跟進和配套。《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切實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并且在“明確能源科技創新戰略方向和重點”章節中把儲能作為9個重點創新領域之一。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儲能技術與大氣污染防治也緊密相關。《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對于“加快儲能技術研發應用”提出具體任務:“以車用動力為重點,加快智能電網及先進儲能關鍵技、材料和裝備的研究和系統集成,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改善風電、太陽能等間歇式能源出力特性。”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高虎看來,當前至2015年是儲能技術的示范發展階段,將主要平滑和穩定可再生能源輸出,用于風光電站和分布式系統。在未來10年,儲能系統將逐步成為電力生產運營的必備部分,普遍用于發電、電網領域。
相關專家分析,可再生能源正逐漸由輔助能源變為主導能源。2050年前后,中國將形成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多種能源并存的能源供給結構,可再生能源提供80%的能源需求,中國進入“新能源后碳時代”。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儲能技術將迎來大規模發展局面。
鋰離子電池儲能受青睞
“鋰離子電池是應用領域最廣的儲能技術;從應用分類上看,儲能技術較多地應用于風電場、光伏電站及分布式發電和微網領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華民在上述會議上強調。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在發電系統以及電動汽車領域均有較多的應用。電動汽車領域作為近年來鋰離子電池的應用熱點領域,各種相關利好政策已經對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
山東泰汽投資控股集團所屬的山東威能環保電源有限公司鋰離子動力電池3億安培小時項目,截至目前已投入6億元,9月份已投產,擴產后的產能達到3億安培小時。“我們解決了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在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下,電池的充電和放電性能可以保持常溫時的性能,解決了電池低溫充放電這個國際性難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山東威能環保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熊俊威向記者介紹。
“動力鋰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時,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會明顯減少,失去使用價值,但對于儲能系統來說仍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熊俊威告訴記者,儲能領域的應用是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體系的重要環節。
據了解,該公司在建項目“鋰離子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和綜合利用”,項目建成后,可達到年回收處理鋰離子電池30億安培小時的能力,其中24億安培小時可供梯次利用,6億安培小時直接回收處理。
目前,我國儲能電池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儲能裝置在電力系統的應用與推廣正在逐步展開。但是由于相關技術標準的缺失,儲能裝置在生產和應用各個環節如儲能裝置的制造、招投標、監造、驗收、接入試驗與調試、設備交接以及運行維護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便。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汪家紅建議:“應該鼓勵‘用電量較大的企業,生產儲能核心設備的企業,大型儲能項目維護企業’在自己的工業園區內安裝儲能系統,實現削峰填谷,通過用戶側商業化運營,探索儲能新應用領域。”
上一篇:3C小型鋰離子電池市場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