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64次 | 2022年02月28日
電池材料成本或成為壓倒中小電池公司的"最后稻草"
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漲,目前,正極材料在動力電池成本中的占比已經達到一半。一般情況下,這一占比應該在30%-40%左右。
“鎳、鈷、錳三種元素的成本已經占到正極材料成本的90%以上,這是極不正常的?!闭龢O材料生產商北京當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忠表示。
光大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7年,電解鈷價格漲幅超過一倍,碳酸鋰價格漲幅超過30%,部分種類的三元正極材料成本出現了近50%的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產值達到725億元,同比增長12%,遠低于2016年超過60%的增速。然而中國動力電池四大關鍵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在去年的產值達到610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正極材料產值占比最大,達71.5%,其產值增幅也最大。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總監吳輝表示,電池產值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補貼下滑導致的動力電池價格下滑。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和原材料價格的堅挺,將進一步壓縮電池企業的毛利潤,將由目前的30%左右下降到20%。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據伊維經濟研究院數據,去年,動力電池的平均價格同比下降24%,截至去年底,已經低至1.4元/wh。
目前,為應對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電池企業紛紛選擇通過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拓展產業鏈等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
按照電池“巨頭”們提出的產能擴張計劃,預計到2020年,寧德時代的鋰電池產能將由2017年的17.09Gwh提升至50Gwh。比亞迪也在去年底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其動力電池產能將由2017年的16Gwh提升至2020年的39Gwh。天津力神也計劃到2020年將產能提升至30Gwh。
然而,電池產能的擴張也帶到了產能過剩的危機。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2017年底,動力電池企業的產能大概為140Gwh,同比增長36.61%,其中有效產能約為115Gwh,但是裝機量僅有37Gwh,產能利用率僅為35%,存在結構性過剩風險。預計2018年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仍將進一步下降,中低端產能將面臨淘汰和整合。
2017年,裝機量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在3月公開的招股說明書(更新版)中提到,2017年公司鋰電池產能為17.08Gwh,產量為12.91Gwh,產能利用率為75.54%。這一數字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近17個百分點。此外,寧德時代三元前驅體的產能利用率為97.12%。
有報告顯示,二線電池企業產能利用率為30%,中小電池廠僅為15%左右甚至更少。劉彥龍表示,行業內的一線企業將通過技術優勢逐漸蠶食市場份額,中低端產能將面臨被淘汰的危機。吳輝認為,到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將由2017年的90家下降到20家。國軒高科前總裁方建華也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動力電池企業的淘汰速度將逐漸加快,到2020年,九成以上的動力電池企業或被淘汰出局。
“將電池成本降到1.3元/wh以下的難度很大?!崩罱ㄖ艺f,隨著規模化生產,電池工藝成本在不斷下降,但是考慮到原材料成本的高占比,解決原料價格問題是企業必須關注的?!拔磥恚@一成本可能還取決于對資源的占有?!彼硎?。
4月12日,當升科技在業績說明會上稱,將通過加強與供應商的戰略合作、尋求上游資源的拓展、研發新的少鈷或無鈷材料體系等多種形式突破資源瓶頸。同時,考慮到回收電池也是原料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當升科技也通過參股匠芯科技,布局廢舊電池回收。
到2020年,預計中國國內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量將達到25.7萬噸。對于回收的三元動力電池,通過拆解提取其中的鋰、鈷、鎳、錳、銅、鋁、石墨、隔膜等材料,能實現每噸大約4.29萬元的經濟收益,具備經濟可行性。中國回收金屬鈷金屬約1萬噸金屬量,隨著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的完善建立,預計會對2020年后的供應產生顯著影響。
下一篇:動力鋰電池價格或將降幅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