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37次 | 2018年08月02日
西門子開啟中國鋰電業的數字化創新大幕
在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浪潮推動之下,打造數字化及智能化工廠已成為制造型企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作為“產業新貴”的鋰電業自然也不例外。盡管目前距離數字化、智能化制造還有一段距離,但國內鋰電業只要熟知電池制造特點,積極擁抱全價值鏈資源,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目標是可行之策。
數字化轉型中容易被忽略的要素
不同階段不同規模的企業要選擇不同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而在制造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常常發生追求“形而上”數字化的現象,忽略了品質管理、流程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基礎性目標。以下四點對于企業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技術適用性。數字化將帶來產業生態的系統性變革,而在不同的行業則可能呈現不同的發展模式:科技驅動型產業、客戶需求驅動型產業以及效率提升驅動型產業等。同時,中國工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導致企業向智能制造行進的步調難以一致,這更加需要各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分步漸進式發展。
樹立數字化思維。在制造業急需轉型升級的今天,透過數字化思維,從拓展業務架構、產品定制流程到行業應用等層面打通數字化網絡的‘任督二脈’,方可實現工業大數據的價值。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持續的研發創新。數字化企業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只有以技術研發為核心競爭力,企業才能取得長足發展。
人才及生態協作。數字化對員工技能和素質要求更高,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此外,面對中國工業這個“龐然大物”,更多需要關注的是整個工業生態系統的數字化推進。西門子大中華區CEO赫爾曼曾指出,數字化企業不可單獨構建,攜手合作是必然途徑,從而實現工廠、企業、集群、產業的逐級擴展。
從西門子成都工廠看鋰電制造未來
作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在產品研發與制造過程以及工廠管理的完整價值鏈上提供“數字化雙胞胎”的企業,西門子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端到端的數字化,使高效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產成為可能。而早在2013年,西門子就建成了中國的首個數字化工廠——西門子成都工廠。據了解,成都工廠產品的一次通過率可達到99%以上,產品交貨時間比西門子其他中國工廠縮短了50%。
可觸可感的工業4.0數字化企業實景讓我們看到了質量的提升、產品及流程的優化、管理效率的提高、上市周期縮短等等一系列的變化。與此同時,西門子的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也一直在幫助中國各種類型、不同規模的工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包括航天科工、金宇生物、寶武集團、中信戴卡等一大批各行各業的領軍企業,中國越來越多的數字化工廠正在誕生。
對處于快速成長期的鋰電制造業來說,企業數字化工廠的建設意愿同樣迫切。
拿安全問題來說,鋰電池制造如果沒有安全,產品性能就沒有任何意義。而在電池生產過程當中,有很多導致安全隱患的點,這些點都需要一一分析解決。比如像業內比較頭痛的超聲波焊接粉塵問題,它可以導致短路、自放電率升高等嚴重后果。因此,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者首先必須要知道在哪個地方出了問題?嚴重度是什么樣?產生的頻度是多少?如果嚴重度很高,那么能不能消滅頻度呢?如果不能消滅頻度,是不是要有探測度?
相對而言,國外鋰電企業在這方面的機理研究已經很深入了,一條生產線從前到后可能會有200個左右的監測點,這是許多國內企業達不到的。有鋰電設備專家告訴電池中國網,其中原因是,第一電池企業不知道需要監測的點在哪里;第二是即使企業知道了這些品質監測點在哪里,但不知道怎么控制焊接工序中出現粉塵的頻度,或者怎么去探測它。
那么,作為工業4.0最初的發起者和重要的構建者,西門子對于這一行業難題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呢?
發現潛在問題、激發創新思維、不斷追求優化進步,作為西門子實現數字化企業的核心理念,“數字化雙胞胎”可以通過一套集成的軟件工具和三維形式表現,仿真模擬鋰電工廠的實際操作空間(如生產線),從而幫助鋰電企業在實際投入生產之前即能在虛擬環境中優化、仿真和測試,在生產過程中同步優化整個企業流程,有效解決焊接工序等生產環節的安全隱患。
未來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將會是一個更加復雜、更有挑戰性、競爭更激烈的市場。因此,保持靈活敏銳、持續改善經營、結合自身情況和市場趨勢采納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將會是鋰電企業保持領先的關鍵。
而憑借在生產制造、能源、IT和其他領域的豐富成果,西門子正通過數字化助力企業整合橫向和縱向價值鏈,為工業生態系統重塑和實現智能制造、工業4.0構筑了一條自下而上的切實之路。對國內鋰電業來說,數字化創新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上一篇:石墨烯電池到底是不是“偽命題”
下一篇:打造鋰電智能制造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