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48次 | 2022年03月28日
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重大突破,電動汽車再不怕電池衰減
通常,電池的儲電性能會隨著充放電次數的新增而下降,用戶會面對著續航不足問題。2017年三月二十二日,電動汽車領域領航的特斯拉宣布他們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特斯拉首席電池科學家KurtKelty和技術研發伙伴加拿大Dalhousie大學的JeffDahn在國際電池研討會暨展覽發表演講,表示特斯拉Model3行駛48萬公里后電池組容量衰減僅5%。提高NMC三元鋰離子電池中的某種化學成分,可以限制高壓下電池運行時出現的有害氣體,而這種改進后的電池單體能夠在超過1200次循環后依然有著優秀的性能表現。以2萬公里/年計算,普通車重要持續駕駛80年才能報廢一輛特斯拉汽車。新技術已經實現了商業化,在特斯拉產品中得到使用,預計會是定于今年七月推出的Model3轎車。
關于所有電池行業的人來說,這確是一個值得振奮的消息。燃油車與電動汽車相比,哪個更加有未來不言而喻。超長續航能力以及能量衰減的電池問題得以解決,電動汽車的市場容量只是時間問題。
電動汽車的生產應用市場是儲能產業成功商業化,取得迅速發展的表現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低速電動汽車產銷量約70萬輛,2016年達到了120萬輛。從電動汽車的發展路線和電池技術水平來看,低速電動汽車將是最近十年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市場主流,也是未來十年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補充。
電池領域的技術性革新也向儲能產業展示了種種可能。去年,華為中央研究院瓦特實驗室在第57屆日本電池大會上宣布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實現重大研究突破,推出業界首個高溫長壽命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實驗結果顯示,以石墨烯為基礎的新型耐高溫技術可以將鋰離子電池上限使用溫度提高10℃,使用壽命是普通鋰離子電池的2倍。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2017年1-二月份,我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產量為114485萬只,平均單月產量為57242萬只。
通過一次次技術上的革新,電池的發展有助于實現電動汽車的安全快充功能,并迅速推動電動汽車的市場化普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儲能產業的真正結合也觸手可及。即將于2017年八月16-十八日在廣州廣交會展館舉辦的2017第二屆亞太電池展負責人曹成介紹,我國是新能源推廣以及應用的超級大國,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可以窺知政府在發展電動汽車與儲能等新能源行業的巨大決心。亞太電池展以其國際化的高端定位契合了政府關于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規劃,獲得了政府重點支持,全額補貼公司參展。參展商的數據也許多少能反應當下電池產業的發展狀況。據悉,與比去年相比,今年活躍在展會上的公司同比新增了500%,行業巨頭力神電池、沃特瑪電池、海四達股份、雙登集團、京濱電子等動力鋰電池與BMS公司,鴻寶科技、錦明科技、大族激光等電池設備公司,凱普瑞特、海利股份等電池材料公司紛紛加入。到開展之時,僅電池與BMS板塊品牌公司展出面積將達到1.5萬平方米。采購商方面預計將有來自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35000人次入場參觀,其我國外采購商比例或將達15%左右。同期的2017亞洲動力鋰電池與儲能技術峰會將圍繞動力鋰電池技術與智能制造、動力鋰電池應用與BMS電池管理系統、儲能系統、技術與工程應用三個核心內容展開研討。高端產品展示+技術論壇的雙引擎模式能為國內電池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用途,相信真正有技術實力的電池行業公司,將不會錯過這種在國際級電池大會上向世界宣布研究成果的機會。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近5年,全球儲能行業的年復合上升率達到193%,預計未來10年,我國儲能市場的容量將達到1000億美元。儲能成本進一步下降,峰谷電價制度完善、需求側管理等補償機制建立、電力市場用戶側多種增值服務開展等電改紅利的顯現,以及儲能細分市場不斷開發和應用深化,用戶側的儲能市場將成為儲能在我國實現商業化應用的先行軍。根據起點研究(SPIR)預測,儲能領域已成為大型公司在面對傳統業務飽和或落實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選擇,未來五年市場成長空間將超過1000億元。南都電源、杉杉股份、國軒高科、雄韜股份、猛獅科技等一眾電池公司紛紛在儲能領域加緊布局。
目前,儲能已列入我國十三五規劃百大工程項目,也是首次正式進入國家發展規劃。同時,儲能行業十三五規劃等相關政策已開始編制,后續有望相繼出臺。同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和《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要求研究太陽能光熱高效利用高溫儲熱技術、分布式能源系統大容量儲熱(冷)技術。研究面向電網調峰提效、區域供能應用的物理儲能技術、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及微電網、電動汽車應用的儲能技術,掌握儲能技術各環節的關鍵核心技術,完成示范驗證,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領國際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
我國儲能市場發展已進入商業化發展的轉折點,目前儲能高成本以及新能源領域的技術成本仍由政府買單,完全切換到市場買單,用戶買單是下一個階段的目標。縱覽當下各大資本與公司在電池領域的積極進取,以電能為載體的二次能源市場整體情況趨向樂觀。
上一篇:淺談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大剖析